田 萌
(陜西省丹鳳縣蔡川鎮九年制學校 陜西 丹鳳 726200)
中學地理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認真加以重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來說也是必需的。我認為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地理課程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球與地圖等基礎知識。這些知識都屬于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在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才能夠進一步了解與地球相關的例如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地圖的運用,地圖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認識和感性的知識,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看地圖可以了解中國地形的三個階梯的形狀,知曉人類文明大多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可以知道造成一個地區水資源分布的地理原因。明白在一個地區工業分布的現狀合理與否,如何合理地布局生活區與工業區等等。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地圖教學。地圖有教學掛圖,課本中的地圖,還可以在網絡中尋找可以使用。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對于傳授基礎知識相當重要,可以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使命。要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深深地根植于心中,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講解寶島臺灣的時候,不但要講臺灣的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產資源,還要講解臺灣的歷史。從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講起,中國戰敗后被迫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1943年中美英三國在《開羅宣言》中,明確指出,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這其中釣魚島就包括在內。釣魚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日本近來卻要實現“國有化”從而導致中日關系跌至冰點,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為所有炎黃子孫所不能容忍,釣魚島問題完全由日本方面挑起,日本應該深刻反省其戰爭罪行,軍國主義行徑遭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日本必須正視現實,取得包括中國在內的曾深受其害的亞洲鄰國的諒解,這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也有利于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定與發展。在講解地理知識的同時,又滲透了有關的時事和熱點問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廣大教育者的青睞。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比如,在講解水循環的時候,單純地水循環分解為海陸間大循環、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內循環三個部分來講,只看課文上的圖例,收到的效果不盡人意。這時候就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進行情境展示,通過動畫展示海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到陸地上空,水汽經過冷卻形成降水,降到地面,形成地表徑流,然后下滲再形成地下徑流回到海洋,從而完成海陸間的大循環。經過Flash動畫的逐步演示,讓學生看清了海陸間循環的幾個環節,既清楚又生動,有助于學生對水循環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對這一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在講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時,“褶皺”“斷層”“海底擴張”這些知識點單純通過文字表述還不好理解,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制作一些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和視頻動畫把這些知識點都變成動畫顯示,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后,對這些知識點所涉及的內容就一目了然了,而且動畫展示形象、直觀,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中學地理學科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要讓學生在中學時代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