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團芬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田東中學 廣西 百色 531500)
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習緊任務重,教學在重點更多的是為高考做準備。一般來說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語文這門學科需要記憶的知識較多,但是同時,也需要學生具備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考試是對學生的一種考查,用來檢驗學生掌握情況的一種方法,但是也并不是絕對的。如果高中語文教師太過于看重考試和做題,那么會讓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一旦題目或者形式發生變化,學生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教師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讓學生有能力利用語文知識解決千變萬化的題型,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和水平。
1.1 語文思維是指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可以綜合地思考和探究語文的知識內容,并和自己已有的認識和理論相結合,能夠形成匯總的想法,總結為自己的認識,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語文思維能力,能夠對理論的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作用。
1.2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強化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就能對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和教師進行思想交流,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能夠有能力對知識進行不同的解讀,強化自己的判斷力。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結合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材,更為全面地思考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滲透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將感情有效的代入,讓學生的內在意識促使自己養成思維能力。
2.1 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課堂中沒有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學生對于課堂的融入性不強,對于教師給出的問題沒有深入的思考,那么問題的討論也就無法發揮出實際的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
2.2 語文教學中有時候過于證實追求課堂教學的形式,重視營造課堂氛圍,但是忽略了教學效果,教學內容如果偏離了教學目的以及教材內容,即便教學模式很好,但是也難以獲得較好的效果,這不符合課堂教育的初衷和目的。
2.3 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高中學習任務重,很多教師對于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正確的認識,主觀覺得傳統的方式更為適合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學中還是沿用傳統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進行記憶和掌握,也許短時間內對于有針對性的考試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從根本上分析,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適應新時期的變化性較強的高考語文考試。
3.1 重視課文情景創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教師要依據課文來創設教學情景,并結合課文來詢問學生問題,充分調動他們探索好奇心,讓他們積極主動投入教學實踐中,有效鍛煉他們思維方式,培養其語文思維。同時,教師將問題與情景創設相結合,并注意到學生問題針對性與探究性,避免導致學生思維混亂,指導整體學生有效深入思考與探究。在學生思考過程中,要切合學生實際來提出相關方向,讓他們正確認知問題指向性,從而更好鍛煉他們語文思維。
例如,在帶領學生分析人教版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時,要運用多媒體設備來放映圖片、視頻或音樂,渲染一種幽靜氣氛,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與朗誦課文第四段,并詢問他們:“大家能從段落中想象出怎樣的場景呢?”巧妙將情景與問題相結合,促使學生自主去探索與分析課文語言色彩與表達技巧,在給予學生充足思考與討論時間后,引導學生分析其中手法,同學們可盡情發表自身看法:“老師,我能夠從段落中欣賞到一幅靜謐的月色與荷塘美景圖,‘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中‘縷縷清香’雖然難以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但是作者運用歌聲來設比,其中時斷時續、若有若無的遠處的歌聲,將聽覺與嗅覺兩種兩者溝通與結合起來,十分傳神。”通過情景創來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與分析問題,有效發散了他們思維方式,有利于培養他們語文思維。
3.2 開展小組合作,引起學生思維共鳴。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是培養高中生語文思維的重要途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高中語文教師往往在課程實踐中更注重完成學生教育目標與任務,難以給予學生充足思考與討論時間,而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突顯出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使得他們在共同探究問題環節中更容易產生思維共鳴,促使他們形成自主探究意識與語文思維。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究小組合作模式應用場景,并結合學生具體情況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語文思維得到鍛煉,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在課程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到課程研究內容的選擇,保證所研究內容開放性與交流性,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拓展思維空間,延伸思維方式。
綜上所述,如今新時期下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已經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迎合新課改的需求,同時還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為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高中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