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銳
(貴州省納雍縣豬場中學 貴州 納雍 553312)
創造性思維始于發現問題。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初三第一節,有一個問題:已知圓錐的母線長OA=8,底面圓的半徑r=2,若一只小蟲從A點出發,繞圓錐的側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點,則小蟲爬行的最短路線長是o。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老師及時指出學生已經掌握了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后我鼓勵學生自己寫類似的問題。學生們熱情高漲,有的寫螞蟻在立方體表面爬行,有的寫螞蟻在圓柱體側面爬行,等等。然后我問是否可以在新的情況下提出這樣的問題?
學生們很熱情。a同學站起來說:“將一根彩帶從圓柱的一條母線一端點A繞圓柱側面纏繞一周到另—端點B,已知圓底面周長為10cm,母線長為8cm,問需要彩帶的最短長度是多少?”(圖略)大多數學生都會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學生B問了一個問題:如果纏繞四圈到達B點,如何找到最短的絲帶長度?我及時給予鼓勵,鼓勵學生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與溝通,最終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解決問題是創新的前提。只有勇于嘗試,敢于嘗試,善于嘗試,創新精神才能發展。因此,對于一些疑難問題,教師不應在課堂上倉促解釋,而應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自己解決。下節課,老師和學生將一起交流解決方案。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學生們有很高的學習熱情,并且有很多的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學生的解決方案往往比教師的傳統方法要巧妙得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相輔相成。比如,在解釋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西湖公園售票處,有一張海報:個人票5元/人,團體票8折(不少于30人)。老師問:我們班要你現在買票。你打算花多少錢?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一提出,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學生人數待定,有很多解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學生的一種創造性思維。一些學生對解決這個問題非常興奮,這增強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動力。一些學生不僅堅持解決問題,而且積極嘗試其他解決方法。
他們的思維可能暫時受阻,他們渴望老師的指導,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
在此基礎上,老師要求學生在充分考慮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和合作,隨后老師及時作出指示:全班第一次派出27人組成小組活動,第二次派出21人組成小組活動,你認為買票如何更便宜?經過老師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之門又打開了。從這里到那里,學生將進入一個新的問題情境:“猜想”與“論證”的矛盾,學生的思維將再次達到高潮,這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創新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實踐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知識來源于應用和實踐,在教學中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當我上到估算時,我要求學生們研究如何估算建造一定尺寸的墻所需的磚的數量。在課堂上,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計方法。最后,想想哪些方法更貼近實際,更可行。學生們將很快逐一回答問題。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特的思維能力和獨創性的實踐創新能力,事半功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掌握學生對某一問題的不同意見,提出高質量的課題,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所謂高質量,就是要滿足學生的實際水平,激發學生的討論欲望,使他們愿意討論。在討論中,讓有些學生碰點釘子,吃點“苦頭”。然后,他們組織起來交流“碰釘子”的經驗。例如:在談到角度的繪制方法時,學生很容易想到用三角形和量角器來繪制一個等于已知角度的角度。但用三角形只能畫出30、45、60和90度角。老師會問:我們能用三角形畫75,120,165度角嗎?學生們可能一時不知所措。看來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是個棘手的問題。但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和交流,問題最終得以解決。通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讓每個學生的眼睛、耳朵、手、嘴和大腦一起活動。當學生得到其他學生或教師的信息和思想時,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暢通,或者激發他們進一步思考的熱情,或者激發他們的思維創造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班上各級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必須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適應新時期科學知識快速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真正勇于探索、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