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金林
(貴州省余慶縣敖溪中學 貴州 遵義 564400)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必然性,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現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會將枯燥的、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立體、趣味盎然,學生看到了如此奇妙有趣的化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化學學科產生深入探索的興趣,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化學學習效率也會有大幅度提升。基于此,初中化學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來構建高效課堂,展示化學知識,營造生動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引領學生共同進入奇妙的化學天地,深入挖掘和感受化學的獨特魅力。
雖然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較為普遍,但是從其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有些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他們認為信息技術完全可以替代傳統教學模式,殊不知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有著一定的盲目性,只是用多媒體單純的將化學知識呈現了出來,缺乏對化學知識的深入解析,建立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帶領學生共同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沒有在化學課堂上體現出來,盡管學生的視線被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所吸引,可是其思維積極性卻沒有被充分調動,導致學生的化學素質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第二,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化學實驗習慣的養成都有賴于大量的親身實踐練習,通過實踐學生將會掌握化學實驗的具體操作要點,了解并改正自己不當的操作行為,因此對于需要學生實踐操作的切不可用多媒體來模擬,這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學生的實踐操作得不到規范,良好的化學實驗習慣也將無法養成。而有相當一部分初中化學教師為了自身教學的便利性將化學實驗完全搬到了屏幕上,僅僅是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實驗動畫和課件,給學生提供的實踐鍛煉機會少之又少,抑制了學生新想法、新思路的萌發,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對于學生個體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2.1 創設教學情境。信息技術在情境創設方面具有著重大優勢,借助教學情境來引起學生學習和探索化學知識的強烈愿望,還能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大大提高了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如高爐煉鐵、石油冶煉、人工降雨等實驗都是無法在化學課堂上演示的,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這些化學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有個清晰的認知,學生還會被人類智慧所深深震撼,產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和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學生將會更加的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實現了初中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滲透,有益于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學生將成為國家經濟發展中不能夠缺少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給國家創造巨額財富。
2.2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化學知識具有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的特點,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不利于引導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近年來,我國在不斷深入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開始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廣泛應用,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將現代信息技術的功能全面發揮出來,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傳統板書等教學模式的功能是不容忽視的。板書書寫的過程,更有助于學生明確化學知識學習目標,有助于進行重點和難點的講解,有助于梳理知識脈絡及前后聯系,因此只有綜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背景下,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2.3 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與否將會對初中化學教學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鑒于教學目標具有著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在開展化學教學工作之前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判斷是否需要使用信息技術,這可以有效規避信息技術的盲目使用。教師還需要根據化學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化學課堂完全交由學生來掌控,使其能夠在化學教學中占據主動權。在現代教學中,仿真化學實驗室是一個比較先進的網絡軟件,特別適合于初中化學實驗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網絡上進行化學實驗的操作,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既可以解決有些化學實驗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還原的問題,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了解自我、優化自我,學會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給學生能力發展搭建了平臺。
2.4 豐富教學內容。互聯網上擁有著海量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可以作為初中化學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伸,教師要教授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確保學生能夠善于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學習化學知識,搜集有關化學領域的最新資訊信息,了解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將會明顯上升,學生的視野也將得到拓寬。比如說學習“金剛石、石墨和C60”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到互聯網上查找金剛石、石墨和C60的聯系、區別、性質、用途,各個小組要自行安排每個成員的任務,將資料信息予以收集、加工和展示,還要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成果進行評價。這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感受到了學習化學的趣味性,賦予了初中化學教學濃郁的時代特色,使之更為符合信息時代下對于人才信息素質的培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