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弢
(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第二中學 貴州 畢節 553100)
從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得知,心理指的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統稱,包含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方面。心理健康指的是一個人在內外部環境下,能夠適應社會,克服在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促進自我得到更好的發展。心理健康一般有兩個層次的含義。首先,心理上不存在任何疾病,這是心理健康最基礎性的含義。其次,就是以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來從事各類社交活動,這是心理健康最本質、最簡單的含義。在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第二種心理健康含義。
2.1 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激烈性、緊張性、對抗性比較強,在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具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和良好的意志力。所以,初中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頑強意志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團結協作和集體榮譽感的一種培養。與此同時,在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中,還有助于培養初中生謙虛謹慎和機智靈活等優良品質,使初中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2.2 有助于促進學生人格得到全面發展。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集體性和競爭性比較強的體育活動能使學生更好地參與競爭、認識競爭,學會如何表現自己的才能,學會在合作中獲得集體榮譽感。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如何將眾多個體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團隊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與他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做到謙虛謹慎,對別人抱有欣賞的態度,學會與他人分享。
3.1 確保教學目標具體化。在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心理健康教學,首先要做到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具體化。所以,在具體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新修訂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標準,對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制定。第一,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使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實施體育活動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夠從心底重視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第二,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有利于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力培養,讓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強化學生對生活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第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情緒自控能力。上面這四項內容都可以看作是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目標的具體內容,這樣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優化設計,使教師能更好地結合教學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接受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3.2 確保教學內容明確化。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需要做到明確化。因此,可以結合新修訂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標準,制定科學、有效、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教學內容體現出來。第一,在講解健康知識的時候,教師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健康基礎知識,具備科學的健康觀念,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預防心理疾病產生的技巧。第二,實施心理品質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能夠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人格得到完善。第三,組織開展情緒控制教育。如果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能夠積極地調整自我心態,讓學生成為自己心理的主人。第四,對學生開展社會適應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4.1 心理健康教學思想觀念的改變。初中生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將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學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因此,在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思想觀念,認真執行“健康第一”的課程教學指導思想,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以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根本來開展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將心理健康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做,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不斷改革創新,嚴格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的心理負擔去除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放松身心,使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
4.2 改革教學模式。隨著當前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初中體育和健康教學模式不斷地完善。當前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模式出現了下面的發展趨勢。從教學主題的角度來說,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的教學模式從以往的增強學生體質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對學生終身體育觀念進行培養。從教學模式的目標來分析,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從以往的對短期適應能力的追求到長期體育能力的追求。從教學模式的形式來分析,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從以往的單一化向現在的多樣化轉變。從教學模式中的師生地位來分析,從以往注重對教師主導性作用的發揮,轉變為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得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從以上可以看出,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學氛圍,將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到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隨著初中體育和健康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要將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學高度結合,使得學生在身體素質提升的同時,強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分析和探索,促進心理健康教學手段的創新,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