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攀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教師資格證是所有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必備的職業(yè)許可證明。2012年以前教師資格證由各省市自行命題,組織非師范生進行考試,師范專業(yè)學校則可以直接給畢業(yè)生頒發(fā)教師資格證。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除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qū)外的所有地區(qū),師范生與非師范生必須通過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方可獲得教師資格證。這項統(tǒng)考措施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教師隊伍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提高了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授課技能和臨場變能力的要求。從近兩年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學前教育專業(yè)考生的反饋來看,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后他們最擔心抽到的題目是音樂歌唱類題材,因為這類題目涉及的即興伴奏技能是多數(shù)學生的軟肋,發(fā)揮起來總是不盡如人意。本文將總結一些幼師教師資格證面試時即興伴奏的重點和技巧,針對面試提出即興伴奏教學上的一點建議,幫助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即興伴奏是指在考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拿到旋律譜臨時配出相符合的和弦并流暢完整地彈奏出來,本文主要是指為歌唱活動即興配彈伴奏。即興伴奏對彈奏者的音樂素養(yǎng)要求比較全面,既要有較為扎實的樂理知識,能夠快速分析旋律的調式調性及音樂風格,又要有清晰的首調概念,能夠將五線譜的固定音高轉換為唱名do、re、mi、fa、sol、la、si,這樣才能解決不同調高要求時在鍵盤上移調彈奏的問題。
即興伴奏除了可以為演唱者伴奏外,還有提示旋律走向、音準,渲染情境,美化歌曲等作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音樂欣賞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審美情趣,引導幼兒性格全面健康發(fā)展。其中,歌唱是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而學齡前幼兒因為節(jié)奏感、音準感尚未到位,所以幼兒園教師在實際音樂教學活動中必須使用即興伴奏引導節(jié)奏節(jié)拍、提示音高音準,來幫助幼兒進行演唱活動,達到上述教學目的。
即興伴奏需要較全面的音樂素養(yǎng)和敏捷的音樂思維,但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生源多數(shù)是高中畢業(yè)生(本科)或初中畢業(yè)生(專科),入學前基本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音樂訓練,因此在學習即興伴奏時困難相對較大。教師資格面試需要臨場發(fā)揮,從抽題到進考場只有20分鐘時間,對應試者的即興伴奏能力要求更高,既要設計音樂教學活動又要配置伴奏,再加上緊張壓力等心理因素,考生很難發(fā)揮出色。筆者通過與吉首大學師范學院2018年、2019年的考生溝通,了解到面試中即興伴奏的常見問題如下:
許多考生在抽到歌曲類考題時,最大的問題是讀譜準確性和速度問題。相對而言,簡譜較好,但如果是有調號的五線譜,讀譜速度基本為簡譜的一半。一方面是因為許多考生缺乏首調轉換能力,不能快速將有調號的簡譜換成實際鍵盤音高去彈奏;另一方面是節(jié)奏節(jié)拍的視唱不夠細致,比如對四三拍和八三拍的區(qū)分、二八節(jié)奏型和小附點節(jié)奏型區(qū)分不嚴謹,四十六節(jié)奏型視奏不均衡等。讀譜是即興伴奏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讀譜不準確將直接影響歌曲表達。
即興伴奏的和弦配置要針對音樂類型、歌曲風格進行恰當?shù)脑O計,光明恢宏的歌曲多用正三和弦,浪漫溫柔的小調則多用副三和弦。考生在給歌曲配置和弦時往往不會全面考慮音樂風格和調式調性問題,導致和弦與旋律無法貼合或者生硬刺耳。比如,經典兒歌《娃哈哈》是一首新疆風格的小調歌曲,伴奏的主要和弦應該是小調的一、四、五級,即首調唱名的la、do、mi(一級),re、fa、la(四級),mi、sol、si(五級)。考生如果不分析歌曲的調式調性,一味按正三和弦去配彈,將完全背離旋律。還有很多考生因為時間緊張、鋼琴基礎不夠扎實等,全曲都用同一個和弦伴奏,演奏效果會大打折扣。
伴奏織體是指伴奏時采用的音樂結構形式,即音型的組合方式。常用的兒歌伴奏織體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及分解和弦,不同風格的兒歌對應不同的織體形式。如進行曲風格的兒歌一般采用柱式和弦,抒情風格兒歌一般用分解和弦,活潑、舞曲類兒歌常用半分解和弦。活潑的兒歌用柱式和弦會顯得沉重,進行曲類的兒歌用半分解和弦則會顯得拖沓,伴奏織體選擇對正確表達歌曲有著直接的作用。許多考生拿到考題后,視譜、唱歌、熟悉旋律歌詞就占去了大半時間,再加上設計教學活動,基本沒有余力顧及伴奏織體,往往只用一種自己最熟悉的音型彈伴奏,而沒有從音樂力度、速度、音色、音區(qū)去考慮該織體適不適合這首兒歌,這也是面試官需要考慮的問題。
即興伴奏的學習需要從鋼琴技術和樂理視唱兩方面同時著手進行,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才能在關鍵時刻游刃有余地伴奏。想要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教學中應當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的問題。
學前教育工作者最常接觸到的歌曲就是兒童歌曲,這類歌曲旋律跨度不大,音樂結構相對簡單,配置即興伴奏的難度也不高。但許多學生的鋼琴基礎較差,對于與藝術專業(yè)相近的傳統(tǒng)化音樂訓練學習起來比較吃力且效果不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大綱內容之外有意識地側重本專業(yè)的實踐培養(yǎng),摒棄難度過高的部分,比如復調、二部創(chuàng)意等需要大量時間練習的高難度鋼琴曲,增加兒歌視唱、兒歌彈唱、兒歌和弦編配等內容。在鋼琴練習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基礎練習之外,著重掌握C、F、G、D、bB這五個兒歌常用調的平行大小調音階、琶音、和弦彈奏。在視唱練耳、聲樂課程的考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兒歌視唱和演唱,這樣通過日常學習使學生提前為面試及日后工作打好基礎。
兒歌的和聲配置直接關系到即興伴奏的呈現(xiàn)是否準確、動聽。因此,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應該熟練掌握基本的和聲知識和配置方法,以便將來能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教學工作中使用。我們將兒歌按調式調性劃分為大調、小調兩大類。大調類型的兒歌主要使用大三和弦,它們的進行方式主要有三種:1.T—S—T(主、下屬、主);2.T—S—D—T(主、下屬、屬、主);3.T—D—T(主、屬、主)。小調類型的兒歌主要使用小三和弦,它們的進行方式主要有三種:1.Im—IVm—Im(主、下屬、主);2.Im—IVm—Vm—Im(主、下屬、屬、主);3.Im—Vm—Im(主、屬、主)。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熟練掌握C、F、G、D、bB調上兩種大小調式和弦的三種基本進行方式,前文所說的三種織體與和弦轉位的練習是即興伴奏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布置兒歌配彈和弦的相關練習,每周三到四首,從配置和弦到彈唱回課,以量變爭取質變,達到讓學生掌握和聲知識及配彈技能的教學目的。
首調唱名法是指不管遇到任何調號,都將主音唱為“do”,隨著五線譜上調的不同而變更唱名的音高。對于非自幼學習音樂的人來說,首調唱名法相對固定唱名法在學習樂理或視唱練耳課程時更容易接受。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李重光曾指出,“采用首調唱名法學習基本樂理的最大優(yōu)點是無論什么調、音程、和弦、調式音階的唱名都是統(tǒng)一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從最基礎的樂理、視唱入手,培養(yǎng)學生不同調號的視譜能力。尤其是視唱練耳課要多加入五線譜與簡譜互譯的學習內容,將五線譜翻譯為首調唱名視唱,將有調號的簡譜翻譯為五線譜在鋼琴上彈奏(培養(yǎng)視奏能力),從限時視唱、視奏逐漸過渡到拿譜即刻演唱、演奏,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要通過結構化面試、試教來考察應試者是否具備從事教師職業(yè)所需的道德修養(yǎng)、教學素質和教學能力。平時的學習和積累是考試取勝的關鍵,但臨場發(fā)揮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短短20分鐘的備考時間內,考生要盡可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教學技能,向考官展示出自己的教學能力。
如果應試者抽到的試題是有調號的五線譜,在視譜練習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建議將五線譜譯為C調簡譜單獨寫出來,進行和弦配置和彈奏。如果是有調號的簡譜,在來不及轉換鍵盤對應位置時可直接彈奏C調旋律,然后在備課時間內多唱幾次熟悉歌曲,以便彈奏時順利進行,降低出錯頻率。
短時間內快速給陌生歌曲配置和弦,要抓住該歌曲的調式風格。兒歌篇幅短小、旋律相對較簡單,基本都可以用大小調的一、四、五級和弦配彈完整歌曲。比如《國旗國旗真美麗》是一首大調兒歌,第一句可全部使用T和弦,第二句由T—S—D和弦進行構成伴奏,第三句是T—S—T,第四句T—S—T—D—T進行至結束,整首歌都沒有超過正三和弦的范圍。再如小調兒歌《泥娃娃》,整首歌的伴奏都由Im、IVm、Vm三種和弦構成。這樣簡化和弦配置,在備考時學生可以更快地掌握陌生歌曲,彈好伴奏。
即興伴奏是一門需要時間,需要下功夫研究、練習的技能,不管是教學活動還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它對學前教育學生都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僅針對教師資格面試中常見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希望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應試和音樂教師教學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