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偉
開幕式亮出鮮明主題
本次論壇主題為“‘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行動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四川大學、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和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承辦。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李春紅、四川大學副校長許唯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彭勇、生態環境部科財司巡視員朱廣慶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任南琪和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共280多人出席了論壇。
在開幕式上,李春紅秘書長致辭感謝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本屆論壇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稱論壇旨在促進環境領域科技創新發展與人才培養,服務環境質量改善,助力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許唯臨在致辭時表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項國家戰略正式推出,為四川大學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屆論壇要研討“十四五”生態環境形勢及關鍵問題,探討綜合技術、現狀與發展、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等內容,從而為長江大保護及將生態文明思想貫徹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豐富的養分和助力。
彭勇在開幕式上致辭稱,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四川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自2016年大氣質量監測新標準執行以來,連續4年穩步增加,水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不斷加大,四川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了,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進一步鞏固了。
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在致辭中稱,促進人才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相結合是論壇一大特點。論壇將會在產學研協同育人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企業支持,高校對接,共建共享,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等有機銜接,不斷提高全國環境科學的創新水平,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巡視員朱廣慶在致辭中稱,“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與人才培養取得顯著進展,大氣和土壤污染治理、典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等重點項目產出豐碩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撐了環境質量的改善。為了應對目前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復合型人才不足,對解決問題的科學性不夠和生態環境防護能力不強等問題,未來我們一定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們對優美生態環境增長的需要為目標,針對重大生態環境焦點熱點問題,重視自主原創和技術創新,形成政府有明確創新導向,企業有內在創新動力,科研人員有強烈創新激情,社會有創新特點的研發格局。
培養、激勵青年人才不遺余力
廣大青年人才是環境科學的后備軍。為推動高校加強學生工程實踐、分析研究實際問題等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復雜環境問題的能力,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自 2017年開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面向全國高校環境類專業開展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征集活動。同時為促進青年高端人才成長,激勵高層次人才創造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促進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進步與創新,今年1月在學會副理事長鄒首民、任南琪院士的推動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啟動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征集活動。
經過系列程序,最終評選出44份本科生優秀作品(優秀畢業設計24項,優秀畢業論文20項)和11份優秀博士論文,本屆論壇為獲獎者代表頒發了證書。這些評選活動自開展以來,得到了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和響應。為鼓勵在活動中精心組織,連續多年指導學生獲獎的高校和機構,論壇組委會特別設置了優秀組織獎,為獲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頒發了優秀組織獎證書。李春紅秘書長在頒獎時表示,希望優秀青年高端人才能夠茁壯成長,多出科研成果,希望全國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本科生有更多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和設計,也希望全國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者把最好的環保創新科技成果通過學會的平臺進行轉化。
主旨報告精彩紛呈
論壇的主體內容是8個主旨報告,與會專家和學者們以“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為中心,從科技創新、產研融合、成果轉化到“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環境與氣候的協同治理”,對當下人才培養理念、知識結構和技術能力等作了具有啟發性的探討和建議,將與會者帶入一場精彩的學術和思想盛宴。
生態環境部科財司陳勝處長的報告題為《“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思路》。他先簡單回顧了我國“十三五”期間在環境科技上取得的一些進展:科技投入明顯增多,科技產出非常豐富,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積極突破。但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間整體的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還不穩固,生態方面出現了生態空間的擠壓、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在社會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環境治理的難度可能進一步加大。他用三個重點概括了環境科技研發的思路,其一是重點加強基礎研究,其二是重點加強“卡脖子”技術的研發,其三是強弱項,瞄準方法體系研究、技術集成和提升創新能力。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朱星華處長以《新時期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趨勢與工作考慮》為題,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在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法上取得的成績和效果,僅2019年的技術交易合同額就達到了2.23萬億元。這些年,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術轉化和技術成果上比以往也取得了很大突破。他認為,我們在成果轉化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為此需要共同付出努力——政府創建好的環境和平臺,科研工作者安心做事,大家嘗試新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