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君
摘 要: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比如教學方式傳統,教學內容具有局限性等。高校重視水彩畫教學活動的創新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改善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為學生營造現代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激發學生創造積極性,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創新實踐
水彩畫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不僅讓學生掌握傳統的繪畫理論基礎,還要培養學生對水彩畫的審美能力和色彩感知力,從而創作出更具創新意義的作品。高校水彩畫教師要進一步優化教學結構,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可以自制繪畫工具,增進學生對水彩畫藝術內涵的感悟。
一、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高校應該提高對教學中問題的重視程度,為教學改革提供支持。
(一)認為水彩畫是“小品畫”
部分高校水彩畫教學中,教師主要以教材為主進行傳統模式的教學。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會被限定在一個框架中,認為水彩畫就是以小幅寫生為主,因而在實際的繪畫中創作的作品大多為“小品”類的詩意畫。如此一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就受到局限,學生無法突破固定思維進行創作,不利于學生在水彩畫專業方向的突破和成長。
(二)創作觀的片面性
在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忽視創作觀的豐富性。創作觀對水彩畫作品的整體表現有重要引導價值,片面的創作觀會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對于藝術作品,人們大多認為選定“重大題材”才有可能創作出好的作品。這限制了學生更多潛能的發揮,使他們無法在水彩畫中呈現更多的思想內涵。這種片面的創作觀直接影響著水彩畫的教學效果,缺乏美學價值的深入探究,不利于進一步發掘水彩畫的發展規律。
(三)“技術”與“藝術”割裂
我國自從設置圖畫手工科,就逐漸普及了水彩課程,但是目前水彩畫課程教學中,僅將“寫生色彩學”作為主要教學方向。水彩畫只是被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進行施教,教師通常忽視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引導,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創造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目前水彩畫課堂教學只是培養了學生的“技術”,卻沒有從思維理念上得到拓展和豐富,使得學生在學習水彩畫過程中存在“呆滯”現象,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突破[1]。水彩畫作為“技術”被傳授,學生的美術技能被思維定勢困住,也就很難做到作品的創新體現,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對繪畫觀的領悟和探究,也造成了藝術性與技術的割裂。
二、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創新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傳統模式中存在較多弊端,教學方法和內容比較守舊,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更多學習需求。如今水彩畫已經大量地運用于設計領域,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高校應該給予重視,促進水彩畫教學的創新發展,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契合的全面型人才。水彩畫在造型設計中具有基礎作用,教師實施技法相關方面的教學,可以為學生未來在繪畫方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培養具有個性的復合型繪畫人才。高考藝術生考入高校后,通常會選擇更加熟悉的水粉,選擇水彩的則較少,這不利于水彩畫的發展。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導致藝術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加大了水彩畫教學的難度,而當前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并不利于學生繪畫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高校部分水彩畫教師更重視自身專業發展,如在校外設置補習班等,無法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上,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創新實踐的有效建議
水彩畫作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能夠讓學生開闊視野、了解生活,認識到美育的本質。水彩畫所涉及的方向較廣,包括地理、歷史、社會風俗等,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因此,高校更應該深入思考水彩畫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實現真正的教學目的。
(一)以學為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水彩畫的創作更能突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價值觀等等,創作者在繪畫過程中具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因此,高校水彩畫的教學必須重視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激發學生自身對水彩畫的創作興趣,進而更好地支配素材和主題。高校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只是要教學生基礎的水彩畫知識,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作才能。基于學生主體的理念,水彩畫教師需要上好作品鑒賞課,通過豐富多彩的水彩畫作品,讓學生感受和體會作品中的各種色彩、光影、虛實等的處理方式,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水彩畫的有效認知[2]。水彩畫教師可讓學生自行創作水彩畫并不留創作者信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作品評鑒活動中,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促進他們繪畫水平的提升。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可以了解到自身更多的不足,進而在實際學習中更加重視薄弱環節的學習,有助于創作出更優秀的水彩畫作品。
(二)巧妙利用微課,構建水彩畫教學情境
高校水彩畫課堂教學教師應該將科技與教學相結合,有效地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視頻為微課的核心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優勢,精心準備教學視頻,讓學生體驗創新教學內容,更直觀地為學生的創作提供靈感。水彩畫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將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實際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巧妙地利用微課視頻,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網絡資源,為學生選擇更多優質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更直觀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提高他們對繪畫技術的理解。在教授水彩畫色彩搭配和色彩層次處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搜索針對性強的圖片制作成微課視頻,方便學生觀看和理解。如教師可選擇一張“兩只鳥”的圖片,其中鳥的主體為紅色,背景色為綠色;一只鳥的輪廓比較模糊,另一只鳥的形象較具體。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延伸思考,進一步掌握繪畫中的技巧,理解色彩對比和襯托之下的美感,激發學生創作靈感,使他們更好地在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
(三)挖掘水彩畫創作活動材料,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高校水彩畫教學中,教師要想達到教學創新的目的,就需要在美術活動上下功夫,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如選擇良好的水彩畫活動材料,引導學生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幫助學生打破框架的束縛,建立水彩畫創作創新意識。目前的水彩畫創作主要選用的是能夠體現創作效果的材料,比較單一化,缺乏對材料實用性和可創造性的重視。缺乏活力、死板僵化的美術活動制約著水彩畫專業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應積極尋找和挖掘更具發展特色的創作材料,促進美術活動的有效實施。高校水彩畫教師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挖掘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活動材料,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整體的美術創作能力。高校應該在美術教學理念上有所突破,將教學活動與自然相連接,發現更多自然中可利用的材料,豐富美術活動層次。通過進行戶外寫生,學生可以體會自然界的獨特魅力,有助于激發自身創作潛能。
(四)豐富水彩畫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水彩畫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高校水彩畫教師創新教學實踐的前提是具備更加豐富的美術知識,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更好地將各種藝術元素與水彩畫教學相融合[3]。高校要為教師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提升教師素質的同時,促進水彩畫教學創新的有效推進。教師可以進修學習,將音樂與水彩畫創作相結合,充分利用節奏規律的變化,引導學生參與到“畫節奏”活動中,讓學生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繪畫。比如音樂節奏密集時可以進行色彩的疊涂,可以將音樂節奏融合在繪畫創作中,實現音樂和美術之間的碰撞效果。另外,在高校水彩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我國優秀的書法藝術,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傳統歷史文化,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建立水彩畫創新思維。教師利用書法中的神韻,引導學生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注意形神兼備,可以提高水彩畫創作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五)自制水彩畫作畫工具,強化學生創新能力
要想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水彩畫教師應該豐富學生的作畫工具,在實際生活中尋找能夠用在畫作中的工具,充分體現水彩畫創作的創新發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制作畫工具,體驗其中的樂趣,同時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自行制作水彩畫筆及顏料,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展示作品,可以突破傳統作畫材料的限制。比如學生在接觸自然時發現樹葉、狗尾巴草都可以用來做顏料,形成暈染效果,提升作品的創新價值。學生還可以研磨植物或礦石,將其制作成水彩顏料,培養自身的感知力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水彩畫教學需要不斷創新改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水彩畫教師要從理念上突破傳統模式的束縛,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重視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引導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水彩畫創作中突破和成長。高校藝術教師也要及時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改革順利實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水彩畫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莉莉.高校水彩畫的創新教學運用分析[J].藝術科技,2018(8):252.
[2]鮑靈芝.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高校水彩畫的教學改革設想[J].美術教育研究,2013(19):122-123.
[3]蔣聘煌.淺談當代多元化語境下的水彩畫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