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露
摘要:愛情作為大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許多高校順應學生需求,開設了“愛情心理學”課程,該課程作為許多高校的公共選修課受到學生追捧,一度成為高校的“網紅”課程。目前高校愛情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目標不統一、教學內容完整性和實效性不足、教學方法傳統、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單一、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愛情;心理學;教學改革
愛情作為大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許多高校順應學生需求,開設了“愛情心理學”課程,該課程作為許多高校的公共選修課受到學生追捧,一度成為高校的“網紅”課程。在高校開設該課程的過程中,解決了部分學生因為愛情造成的心理問題,為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提供了知識渠道,但是課程開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如課程內容體系不完善、教師講授理論多、學生實踐少等問題,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梳理,我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愛情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統一
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愛情心理學這門課程,但是該課程在國內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沒有統一教材與教學大綱,教師上課“自由發揮”的情況較多。愛情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應該從教學三大目標出發,然而現實情況中,很多老師存在憑經驗講授,參考的教材不統一造成班級學習內容差異大等問題。
2.教學內容完整性和實效性有待提升
目前愛情心理學課程在高校大多以校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存在,開設的課時在16課時到32課時不等,學分為1-2個學分。愛情心理學課程內容涉及愛情心理學概述、戀愛心理、婚姻心理、性心理等多個板塊,目前的課時量難以包羅課程全部內容,課程的容量較大,知識點難以深入展開。
3.教學方法傳統
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偏重講的多,學生參與少,同時該類課程普遍采用大班教學,學生人數眾多,大班教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知識傳遞的有效性。另外,愛情心理學課程涉及到不少心理學相關的專業知識,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造成部分教師追趕教學進度,理論講授多、學生實踐少。
4.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單一
傳統的課程評價采用的是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較少反饋上課體驗,有的學校有采用期末結束學生統一在線評教的方式,但是多數評教流于形式,沒有及時將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反饋告知任課教師,教師并不清楚自己本學期學生對該課程的意見與體驗。教學考核上更多采用卷面考試的方式,小組成績、實踐成績的比重較低。
5.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愛情心理學課程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學生需求較大,高校存在心理學相關專業教師隊伍有限,造成學校開課能力有限等問題。同時,在教師專業培訓上,還存在培訓機會少、教研時間短等問題。
二、愛情心理學課程改革的對策
1.課程的教學目標
圍繞教學的三大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優化涉及愛情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體現知識的理解與識記,具體針對該課程即能熟悉、掌握相關的愛情心理學理論;第二層體現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即能運用所學進行實踐,做中學、學中做,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層次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能夠讓學生通過該課程,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2.課程的教學內容
圍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我們在愛情心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一方面注重整個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注重教學內容對學生實際生活的實用性。綜合目前國內外關于愛情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高校應該組成愛情心理學教學小組,就課程內容進行集中備課、教材進行集體挑選,做到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教學內容設計上可以分為四部分,建立以愛情心理學概述(親密關系、吸引力原則、愛情三要素)、戀愛心理及婚姻心理、培養愛的能力、大學生性心理及性健康為主要內容的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的循序漸進的知識體系。同時課程內容中的案例選擇,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夠引發學生共鳴和討論。
3.課程的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實現愛情心理學課程教學效果,需要教師不斷豐富和更新教學方法。方法一:講授與案例法。教師在傳授相關理論時,可以通過實際案例進行討論與分析,將所授理論與實際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方法二:情景與訓練相結合。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模擬訓練項目,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將所學內容演繹出來,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方法三:自學與小組學習相結合。愛情心理學課程普遍是大班授課,一個教師要面對幾十號甚至超過百人的課堂,教師可以采用分小組學習的方式,通過小組任務完成課程平時作業。方法四:影視文學賞析。通過課堂內分析相關的愛情電影、小短片等,讓學生運用所學分析場景內的愛情心理學原理。方法五:社會觀察與調研。課程設置平時成績,可以通過調研、走訪等形式,讓學生走近生活,在實踐中學習。
4.課程的考核與評價
愛情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考核方式要充分考慮課程特點,回避單一的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考核采用過程性、多樣性的方式,成績由平時成績、小組成績、實踐調研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共同組成。其中平時成績由學生出勤和上課參與討論及發言情況進行評定;小組成績由各組的小組匯報成果情況進行評定;實踐調研成績由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的調研、走訪、案例分析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量進行評定;期末考試通過卷面反饋出學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及價值觀具體判定。
課程的評價是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反饋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環,課程評價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課程評價的過程性以及課程評價內容的多樣性。除了傳統的教師考核學生,還可以采用小組內評分、學生隨堂不記名反饋教師上課效果等形式,豐富課程評價方式,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5.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是保障課程效果的關鍵環節,首先要保證專業教師隊伍數量充足,盡量滿足學生選課需求;其次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組織教師參加培訓與學習,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授課技能。完善教師的選聘、培養、考核、激勵體系,把愛情心理學教師團隊打造成為一支數量充足、專業過硬、能力過關的專業化隊伍。
參考文獻:
[1]徐學,孫悅亮.教師自我表露課堂情境探索——以“愛情心理學”的有效教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08):44-46+50.
[2]林彩云.新形勢下愛情心理學課程教學有效性分析[J].大眾文藝,2018(16):192-193.
[3]林艷艷,李朝旭.心理學領域中的愛情理論述要[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0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