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冉
摘要:正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背景下,如何搞好創新教育,提高教學質量,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每位教師面臨的挑戰。多年的低年級教學經歷,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細節決定成敗。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習慣;創新教育;語文教學質量;細節
提高教學質量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這是我們學校教研組是一個重大課題。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辦教育的永恒主題。而在我們相對落后的望謨縣來說,教學質量也是比較落后,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也不能滿足人發群眾對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回顧自己教學以來的語文教學工作,使我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的奧妙,吸引著我去探索和發現。現在我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語文老師要把培養學生思想品德作為農村小學教師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學生最快樂幸福的童年,小學語文即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潛能智育能力。關關注著“三維目標”的形成,使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情感體驗和生活實踐感悟中加固和升華語文教學理念。比如,在老漢《鳥的天堂》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從課題著手閱讀課文,重點關注以下問題:作者曾經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在哪個時候,作者由此看到了什么,這樣有得引導學生理清高談闊論的思路。接下來,這里為什么會是鳥的天堂?尋找出怎樣寫出榕樹的“偉大”和“美麗”及鳥在榕樹下安居樂業的生活情景,這是品詞,品句。下來是白領作者對鳥的天堂的描述,確定文章中心思想,這樣使學生避免了無主次地學習。這樣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堅持原則,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懂得知為美,信為高,人之所以為人。
二、語文老師要運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學習中,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并富有成效。他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呢?游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并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有時引進音樂、舞蹈、游戲等形式,賦予教學內容以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當我們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線,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時,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語文老師要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識。
1.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巧妙地借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寓學于樂,化難為易,既增添學生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養的培養。
2.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讀與背誦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對于漢語言的精髓,在學生學習書面語言時,一開始就讓他們接觸這些精品,讓他們熟讀成誦,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品位和語文素養,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蘊,使其受用終身。
3.語文老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作為教師,我們應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想問題,特別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我們應尊重學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世界,憑借教材用中華民族文化的瓊漿玉液澆灌學生純潔美麗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學會做人。
四、語文教學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多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開學初制定的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在教學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落實到每節課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學生某些薄弱的語文能力,應加強培養。如我班的學生,就要注重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于是,除上課多讓他們說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還讓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書報、課外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課文中的聽說訓練,結合學生的日記、作文,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輔導中,對優生則提高要求,拓展學生思維,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對個別后進生,教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改變他們的學習現狀。同時,利用好語文組的教研活動,開好公開課、教研課,聽取各教師的評價,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五、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貫穿與諸育之中而居主導地位,決定著培養人才的方向,起統帥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期開始拿到語文課本后,要通覽教材內容,了解編者意圖,針對各類型課文的內容作出統籌規劃,制訂本學期德育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景、品詞析句、朗讀體會、作文教學等來滲透德育。平時,課堂上我們要與學生通過平等交往,撥動“情趣”這根弦,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踏上將來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們的學習,以提高教學質量。
六、語文教學要貫徹課標精神,更新教育觀念。
作為教師,面對新課標,我們應牢牢樹立現代教育的四大觀念:一是以人為本,立足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觀;二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學生觀;三是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觀;四是加強實踐性和綜合性,突出開放、創新、充滿活力的大語文學習觀。語文是教會學生會用祖國的語言,用好祖國語言,激活創新思維,學會思維方法,提升文化品位,提高人格素養。我認為語文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搭建的一個交流思想,是碰出靈感的舞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學生,當然我們自身首先應被語文的魅力深深打動,要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
總之,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努力提高所任教學科的教學質量,把質量放在心中,時刻想著質量,并付諸行動。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育部;
[2]倪文錦,《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人教版,《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材》;
[4]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教育出版社;
[5]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貴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