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榮
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在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也被廣泛應用到教學領域,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革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等優勢還能夠給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有效抓住學生的眼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促使學生集中精神高效學習,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教學課堂,提升教學水平。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還不夠成熟,還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中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就要求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新課標也指出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主要為教師講解知識的平臺,學生一般是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沒有凸顯。而將多媒體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圖像、聲音、動畫、等,讓知識的呈現形式變得圖文并茂、聲象俱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例如,在學習《海濱小鎮》這篇課文時,課文主要介紹了小城美麗的景色,對于這種寫景類的課文,學生往往缺乏閱讀的興趣。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的主要內容來展示美麗的景物圖,課文描寫了海濱小鎮的大海、沙灘、庭院、公園和街道,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此時同學們的興趣立即被調動起來,有說“見過”的,有說“沒有見過”的,然后教師再問學生“那么同學們,你們見過的大海以及海邊的城市是怎么樣子的呢?”此時見過大海的學生都七嘴八舌說起來,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大海、沙灘、庭院、公園和街道等景象,也可以通過動態的視頻來展現大海、沙灘和庭院等,利用美麗的景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海濱小鎮》這篇課文,這時學生就能夠對課文的內容保持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其中,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文章的類型多種多樣。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有限,所以對于一些比較深奧、生疏的內容難以做到有效閱讀。不僅如此,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自己朗讀、探究和發言的機會比較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大,長期在這種環境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難得到提升。而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閱讀教學中,通過互聯網技術就能夠收集和課文相關的資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信息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來讓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和生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理解。
例如,在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科普文,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飛機夜間能夠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激發學生探究和觀察的興趣,并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但是對于這種科普文即使采用比較生動形象的寫法學生理解起來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蝙蝠和雷達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事物,所以學生學習起來不僅缺乏興趣,同時還難以理解課文的內容,影響了教學效果。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和蝙蝠、雷達相關的資料,用課件出示蝙蝠的身形圖,并介紹蝙蝠是靠身體發出超聲波來引導身形。然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雷達的資料,包括雷達的組成、應用領域和應用原理等,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之上通過圖片、蝙蝠飛行的動畫視頻、雷達應用的動態視頻等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兩者之間的聯系,在多媒體的輔助之下將蝙蝠和雷達這兩個看似沒有聯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和重點,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三、利用多媒體拓展閱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對閱讀材料進行補充和擴充,還能夠讓學生對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有更深刻地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年齡以及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以及教學需求來補充和擴展閱讀材料,也可以以課文中的閱讀材料為契機來給學生推薦其他的課外閱讀材料,以此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課文主要描寫了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要求學生要深刻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并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但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可能比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補充和擴充一些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我國正處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我國相繼和帝國主義骨架簽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賠款、割地,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落后和窮困,所以我國出現了外國人的租借地,并展示一些當時社會的歷史資料和圖片,讓學生通過相關的歷史圖片和資料來感受中國人受到的屈辱和歧視,體會當時中國人的可憐、可悲和可恨,以此來體會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和決心。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將周恩來17歲作的一首詩《大江歌罷掉頭東》融入到課堂中,新中國成立之后周恩來在擔任我國第一人總理期間日夜操勞、兢兢業業工作,通過這些資料以此來體會少年周恩讀書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成年之后為中華之崛起而鞠躬盡瘁,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還能夠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還能夠拓展閱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全面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