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月
摘要:農村環境的保護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人們素質水平的提高,讓環境保護的重要度和參與度也在增加。這其中,對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是循環經濟下,我國農村人口的爆發、工業的發展,仍然使農村環境存在一定急需解決的生態問題。保護農村環境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具體舉措之一。
關鍵詞:循環經濟;農村環境;環境保護
一、農村環境的現狀
1.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過度的使用農藥化肥,會對農村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性污染。然而這種過量使用化肥的情況在現今的農村十分常見。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的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缺乏科學的指導、知識。因此化學物質通過化肥、農藥,進入到了農村的土壤、水源甚至空氣中。例如,有些化學物質會進入到水源,造成水體中藻類的快速生長,水源被水藻影響不能正常流動,長年累月后變為死水,水質遭到嚴重的破壞;有些化學物質會隨著使用進入到土壤中,導致土地的硬化、土壤肥力的下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
2.生活垃圾的日漸增多
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口的增加,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在日漸增多。如今,城市的生活垃圾已經實行了垃圾分類,多數垃圾采取循環使用,其他垃圾也能采用焚燒等方式進行處理。原本農村垃圾多是可降解和循環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或廚余垃圾等,現在已經大批量的出現塑料、電子產品等難以降解或有害的固體廢棄物垃圾,由于農村在這方面沒有有效的處理措施,環保觀念和設施較為落后,因此這類垃圾無法處理,又無法放置于統一的處理地點,只能日復一日的累積。影響村內的村容村貌,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3.養殖業的不正規排放
養殖業在農村的生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養殖業已經從小規模的家庭養殖,發展到集體養殖、規模化養殖。這種大規模的養殖方式,會產生大量的養殖場廢棄物,如畜禽糞便、廢棄塑料等等。這些廢棄物,會直接排放到養殖場周邊的水源里,或者周邊的土壤中。這些直接排放的廢棄物,沒有經過正規的處理,造成了排放地水源和土壤的嚴重污染。
二、循環經濟下開展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農村環境是主要以農村居民所生活的居民區為中心的鄉村區域范圍。這個范圍中,同時存在著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農村的環境保護是指對農業以及農村環境資源的保護,并包括對于農村環境改善的管理活動。這對于農村的居民來說,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提升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穩定了農村社會關系。最主要的是,還能夠保證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對于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循環經濟的核心在于資源的循環利用,因此,對于農村的環境保護來說,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在于種植業、畜牧業和養殖業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和廢棄物,尋找其中的循環關系,將其處理成可循環使用的資源,共同協作發揮出其剩余價值,從而完成資源的循環和經濟的循環。
三、循環經濟下農村環境保護措施
1.控制農業生產中的農藥污染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化肥等污染源頭,要集中的進行選取和用法用量的控制。對于使用過程中的施放種類、藥型,施放技術等方面,采用村內集體培訓的方式,進行統一科學化的標準規范,讓村民們科學的施放農藥、化肥。同時對于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從源頭上進行限制,改善農藥和化肥的污染問題。通過科學的指導使用,以及限制的使用量,實現生態環境和化肥農藥施放之間的平衡。
2.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對于農村的生活垃圾問題,應采用和城市相同的處理措施,進行分類的排放,以及相對應的分類處理方式。進行統一地點的排放規劃、焚燒和填埋后續處理。其中最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可回收品和有害品的處理回收,一是要確保回收品的循環利用,二是要保證有害品的無害化處理。
3.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政策體系
對于有關于養殖業和畜牧業等污染排放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措施,要通過政策的規范和監管,才能夠起到作用。這就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的農村環境保護政策體系,保證農村不規范排放的有效監管。另外,對于農村環境保護的必要環保設施,要從政策方面予以支持,逐步的形成和建立起農村環境保護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
4.垃圾處理及資源循環產業鏈
4.1沼氣循環經濟模式
沼氣的循環利用,可以作為產業生產的中心鏈條,能夠注重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活垃圾降解之間的循環互利關系,形成一條,以沼氣循環為中心的農村生產產業鏈條。可降解的農村垃圾和農作物廢棄物,以及養殖業糞便等,通過發酵產生沼氣,可以應用于電力以及代替燃料,是循環經濟在農村的重要應用之一。
4.2農作物秸稈循環經濟模式
農作物的秸稈是農作最為直接的可以利用于循環生產的農業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的實用途徑較廣,能夠發酵形成沼氣、焚燒用于發電,也可以直接加工制作成飼料,是重要的循環經濟應用物。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可以降低生活污染和資源的浪費,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的經濟循環,為農村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5.結語
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長久實施和關注的艱巨工作,不僅要求農村居民的整體環保意識的提高,也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循環經濟理念在其中,要有充分的利用,例如采用沼氣循環產業鏈、農作物循環產業鏈等。積極利用農村生態環境的環保措施,能夠在循環經濟發展基礎上落實國家的環保工作,致力于未來的經濟發展建設,為農村未來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而助力。
參考文獻:
[1]李麗錦.循環經濟下農村環境保護措施探究[J/OL].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11):155-156.
[2]宋洪遠,金書秦,張燦強.強化農業資源環境保護 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05):33-41.
[3]蔡守秋,吳賢靜.農村環境保護法治建設的成就、問題和改進[J].當代法學,2009,23(01):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