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繼被卷入先鋒系風波后,2019年12月11日,匯源集團創始人朱新禮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也被法院查封,41億資產遭凍結。此前,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向朱新禮發布限制消費令,這是他2019年以來收到的第4個限制消費令。
從曾經榮登福布斯富豪榜到變為“老賴”,朱新禮一步步走向債務深淵,他親手創立的匯源果汁面臨著負債百億、高管集體離職、退市等多重風險,當年赫赫有名的國民飲料品牌毀于一旦。
黯淡之前的輝煌還是讓人留戀的。成立于1992年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主營果、蔬汁及果、蔬汁飲料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2007年2月,匯源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募資24億港元,是當年港交所規模最大的IPO。
資料顯示,2007年,匯源果汁銷售額達到26.56億元,增長28.6%,為彼時中國純果汁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
可是,正所謂盛極而衰,正是其鼎盛的第二年,即2008年,匯源墜入了“十年陷阱”。
錯過一場“豪門聯姻”,匯源走向虧損之路
2008年,作為國際飲料行業老大的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屈居老二,心有不甘。經過一番窺探,它瞄準了匯源果汁,要將其一口“喝”下去。而“拿下”匯源也符合跨國巨頭并購中國企業的三條鐵律:必須控股,并購對象是行業龍頭企業,未來收益必須超過15%。可口可樂還另有圖謀,就是通過并購匯源,把匯源的第二大股東——法國達能甩到身后,坐上中國飲料市場的頭把交椅。這是一箭雙雕的如意算盤。
但是,那時這一并購行為被輿論解讀為“中國飲料行業遭遇洋品牌威脅”,“民族情緒”直接制約著這場并購,雖說“郎有情妾有意”,但最終未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而擱淺。
這對匯源的負面影響是,朱新禮為了攀上這門親事,提高了匯源的資產評估價值,大舉擴產,卻暫停新品研發和推出,還裁減了經營16年的銷售團隊,銷售團隊被壓縮掉2/3,全國21個銷售大區的21名省級經理已基本離職,員工人數從2007年底的9722人減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減少到僅剩1160人。朱新禮欲將匯源打扮成待嫁的新娘。2010年,也就是并購被叫停的第二年,匯源果汁的業績出現虧損,在資本市場,股價腰斬,扣非凈利潤連續六年為負,企業凈利的主要來源靠政府補貼和變賣資產。
違規質押,匯源背上失信包袱
德源資本被法院查封,是因違規質押。德源資本與招商銀行屬于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德源成立以來,有案可稽的,德源資本對外投資只有一筆,即參股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啟動銷售業務重組改革,率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并有意推動中石化銷售公司上市。七個月之后,中石化銷售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了《關于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25家投資方中包括德源,它的實控人正是朱新禮,斥資30億元參與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并于2015年3月正式完成股份交割。
可是德源資本犯了“一女不嫁二夫”的大忌。根據中石化銷售增資協議約定:在增資完成三年內,未經中石化書面同意,投資者不得轉讓或質押銷售公司股權;引資完成三年后,若銷售公司未實現上市,如果投資者要轉讓股權,中石化擁有優先購買權。可是,完成增資不到8個月,2014年11月,德源資本便將持有的2.4萬中石化銷售公司股份質押給了招商銀行。
內控問題違規擔保,匯源墜入債務深淵
2018年3月,在未經董事會批準、無簽訂協議,尚未對外披露的情況下,匯源果汁向匯源集團旗下的關聯方北京匯源出借42.75億元貸款。這一行為違反了港交所上市規則中關于關聯交易申報、股東批準及披露的條款,匯源果汁被港交所宣布停牌。
被監管部門強制性停牌,意味著上市公司問題纏繞,“病”得不輕,這對廣大股民來說,是一種明明白白的風險提示。接踵而來的是匯源集團的信用評級被下調,然后是被深交所從即將發行的“深港通”名單中剔除,匯源的品牌名譽嚴重受損。
這筆違規擔保,又使匯源果汁卷入先鋒集團P2P網信平臺的兌付風波。據媒體報道,匯源先前從先鋒旗下的網信等P2P平臺借款規模高達20億元左右。從2019年五六月份開始,部分借款已經出現逾期。
而據天眼查顯示,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先鋒系”旗下互聯網小貸公司中新(黑龍江)的股東之一;匯源創始人朱新禮是先鋒系旗下網信理財A輪融資的投資者;而網信是四季本源農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后者是匯源旗下品牌果時匯的運營主體。
上述數家市場主體的資本關系像繞口令一樣,令人頭暈,糾纏不清,但又相互死死地糾纏在一起,在巨額債務面前,一損俱損,誰也離不開誰。
在天眼查的風險提示中,北京匯源早已被工商部門列入失信公司名單。不止400億元的借款逾期未還,實際上匯源早在2017年便已負債百億,更于2018年被凍結20余億元資產。
在如此復雜的債務結構中,匯源充當了總債務人的角色,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卷進債務糾紛和官司中,企業哪還有精力再發展。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以上披露的三大案例,也是匯源品牌隕落的三大痛點。歸結到一點,就是家族企業缺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匯源的沒落,很大程度上是緣于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公司里,朱新禮是一家之長,擁有絕對話語權,公司要職、各個關鍵部門都是他的至親把持,董事會形同虛設。雖說朱新禮也曾想跳出家族式企業的藩籬,也委任了不少經理人,卻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東家對掌柜沒有什么關愛,這些經理人大多來去匆匆,就像走馬燈似的,而新官又不理舊賬,公司問題累積越來越多。
目前,匯源的主營果汁業務增長乏力、新品市場反應平平、多元化市場開拓不順,加之累計110億債務壓頂,上市公司又處于停牌狀態,要想翻身真的好難。
回想朱新禮幾十年走過的創業路,真讓人淚奔。他用7000萬買央視5秒廣告,把快倒閉的果汁廠做到連續十年市場份額第一。如今卻變成“老賴”,高消費受限,與江佩珍老太太等人為伍,令人唏噓。
匯源有一句廣告語“有匯源才叫過年”,不知今年這個“年”匯源如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