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峰
(遼寧省大連市第四十中學 遼寧大連 116001)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已廣泛深入中小學各學科,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合作意識的一種主流教學方法。初中生物學課堂是培養學生生物學探究能力的主陣地,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物學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生物學探究思維的發展,能夠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問題解決的能力。但隨著課堂學習中合作探究式教學方式的普遍運用,合作探究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也隨之產生。筆者在生物課堂實踐與研究中發現,合作探究式教學主要存在探究過程復述而不互動、思維過程分享薄弱、沒有相互質疑問難、缺少思維方法碰撞、探究結果低質化等方面的問題[1][2]。
針對生物課堂合作探究式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在布魯姆目標分類學、合作學習理論、問題解決過程與策略、元認知等理論的指導下,筆者嘗試對現有的生物課堂合作探究式教學進行優化設計,圍繞“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系列環節,設計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模式,并探索一定的教學策略,優化合作探究活動,以促進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分解、設計有梯度的討論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經歷對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分析、觀察與思考、技能訓練、實驗等歷經自主閱讀,信息交流,互相質疑,互相解答疑問,得出結論等活動研究過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以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學習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即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并通過科學有效的實施,使其有利于理論研究和指導教學實踐,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3][4]。
經過近三年的實踐,我認為,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有以下優點:

構建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創新、實踐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和鼓勵學生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主動學習能力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
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突出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學科的本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積極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5]。
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利于能力的培養。四十中學是個薄弱學校,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較低,課堂低效,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學生是被“逼迫”而學,學習缺乏自主性、主動性,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探究問題的興趣。想要改變這一現象,必須培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6]。
第一階段:激疑設疑。這一階段是指根據教學要求,利用教材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或由教師歸納學生關心的問題提出探究的課題。
第二階段:強化動機。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自覺、積極地投入探究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階段:分步探究。這是合作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它在提出問題和強調問題的基礎上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確怎樣解決問題,其作用是懂方法。本階段可以采用如下步驟:授法、探究、應用、小結。
遵循“分組—學生自主閱讀資料—學生小組內分析資料—組內合作探究確定目標明確任務—組內提出問題—組內合作探究作出假設、嘗試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組間發言提出質疑、補充(表達與交流)—組間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鞏固自評應用知識”的研究思路。

教學環節 學生行為 教師行為自主學習整體感知1.根據資料分析,探究實驗,圖文信息,視頻、動畫等整體感知。2.批畫基本知識點(概念、結構及功能等)。3.提出疑難問題。1.給學生提供資料分析、視頻、動畫等。2.給學生提供閱讀要求。3.對學困生給予適當指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1.整合個人不懂的、有疑問的問題。2.整合組內不能解答的問題。3.在組內作出假設。1.引導、激發整合個人提出的問題。2.較淺顯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直接回答;較難的問題,由教師作出恰當的解釋。3.組織學生在組內作出假設。制定計劃 各小組針對自己的問題和假設,制定計劃。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實施計劃 根據小組內制定的計劃,實施計劃。師生共同用實驗、討論、推理等方法對所作的判斷逐一加以檢驗,肯定或否定對該假設的判斷。得出結論表達交流1.各小組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2.整合各組的問題。3.共同解答整合后的問題。1.組織各小組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2.組織學生將各組的問題整合為全班性的問題。3.組織全班學生解答全班性的問題。4.教師適時提供教學資源、相關補充性知識,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問題。概括知識形成結構1.對本課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2.將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結構。1.組織、指導學生概括知識點。2.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