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繼紅 于 翠
(山東黃河河務局山東黃河醫院 山東濟南 250000)
為了探究低分子肝素鈣與復方丹參聯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選取我院心內科住院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告如下: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內科住院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在選取的受檢者中,最小年齡為36歲,最大年齡為88歲,平均年齡(48.13±5.21)歲。入院后,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對照組給予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常規治療,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以及他汀類藥物等[1],而觀察組患者給予低分子肝素鈣與復方丹參聯合使用的療法,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對照組
對照組50例患者采取心內科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常規治療方法,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鈣離子拮抗劑以及他汀類藥物等。
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鈣與復方丹參聯合治療的方式,每日兩次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U/次,連續使用七天,同時,每日服用三次復方丹參滴丸,每次十粒,也是連續服用七天[2]。
治療期間,嚴密監視患者是否有心絞痛發生,如果有,記錄發生的次數和疼痛程度;每日為患者做心電圖檢查,并記錄心電圖中是否存在異常。療效判斷標準如下: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至之前的80%以上,靜息心電圖缺血性ST段>0.1mV,ST段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至之前的50%~80%,靜息心電圖缺血性ST段恢復至0.05~0.10mV),無效(未達到以上任何一條標準)。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心絞痛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96%、78%,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下表:

表1 兩組患者心絞痛治療的有效率
觀察組50例患者心絞痛治療的有效率為92%,對照組50例患者心絞痛治療的有效率為68%,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下表:
就其不良反應來說,觀察組患者有一例出現面部潮紅,對照組患者有一例出現面部潮紅,一例出現心跳加快,二者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據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心絞痛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96%、78%,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心電圖檢查顯示其有效率為92%,對照組患者心電圖檢查,其有效率為68%,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就其不良反應來說,二者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鈣與復方丹參聯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效果顯著,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