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艷秋
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教學內容碎片化,閱讀任務淺層化、低效化,部分教師只注重對文本淺層次的理解與語言點的講授,忽略文本的思維建構和文化內涵,對文章的中心思想、結構脈絡一帶而過等方面。因此,探討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結合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Reading Sports Star Eats Well!探討基于文本深度解讀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實施策略。
在導入新課部分,引入一個健康小測試,讓學生思考日常飲食習慣是否健康,提升其積極參與“健康”話題討論的熱情。測試分為兩個模塊:一是健康食品模塊,包括蔬菜、水果、牛奶等,二是不健康食品模塊,包括薯條、漢堡、冰淇淋等。表面上是一個健康小測試,實際上是對學生進行健康飲食理念教育,引導他們吃健康食品,過健康生活。
閱讀導讀內容是學生獲取文章信息的第一個途徑,然而,大多數七年級學生缺乏閱讀導讀內容的主動意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重視導讀內容,并依據導讀內容設計關于文本來源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有效解讀文本標題和插圖,設計以下兩個問題:辛迪(Cindy)是做什么工作的?文章主要談論什么內容?這需要學生進行預測。閱讀理解中的預測是以相關知識及一般的推理邏輯作為基礎的,是一種重要的閱讀策略(周智忠2017)。學生細看插圖,發現辛迪手中拿著一個排球,結合文章標題Sports Star eats well!明確辛迪是一位排球明星,從eats well 看出文本預測談論的是體育明星的飲食習慣。
引導學生關注引文“David asks the volleyball star,Cindy Smith,about her eating habits”,并借此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清文章的結構和體裁,教師設計以下選擇題:
What kind of article is it?
A.Notice B.an interview C.a survey
學生明確文本體裁為訪談,當教師詢問他們原因時,他們找出關鍵詞“ask...about...”。教師繼續追問“采訪者是誰?被采訪者是誰?”學生通過觀察找到提問的人戴維(David)和回答的人辛迪。
在閱讀初始階段,引導學生通過導讀、插圖、標題、首段等獲取文本主旨大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指導他們運用比較、架構、評價、推介等策略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思維品質(畢勝、韓炳華2017)。
英語閱讀要引導學生從“Read the lines”到“Read between the lines”,再到“Read beyond the lines”。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也是課堂推進的理想狀態。本堂課取消一貫的教師提問環節,讓學生圍繞文本內容自主提問,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問結束后,采訪的主要脈絡顯現出來。通過師生共同設計表格(見下頁表),理清采訪脈絡,從breakfast、lunch、dinner、dessert 幾個方面入手,歸納辛迪每餐中對于食物的喜惡及原因。

Cindy’s eating habits
引導學生思考辛迪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并分析原因。學生通過觀察表格,分析細節:辛迪喜歡吃水果,因為她覺得很健康;不喜歡吃漢堡,因為不健康;喜歡吃冰激凌但不吃,因為會使她變胖。由此得出,辛迪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通過師生共同把握文章結構,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和主動參與的習慣,感受作為課堂主體和主動剖析文章結構、理清文章脈絡的樂趣。
課堂提問是推動課堂教學的核心力量,因此,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提問在落實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王巍萍2018)。適當的追問能夠帶領學生逐步感悟課文的深層意思。文本主體是戴維采訪排球體育明星辛迪飲食習慣的一篇專訪,通過對辛迪一日三餐喜好的介紹,傳遞體育明星對飲食的態度。文本提到一個細節——辛迪喜歡吃冰淇淋,但選擇不吃,因為怕變胖。由此可見,辛迪是一個飲食有節制的人。教師提問:“為什么辛迪不吃冰淇淋?”在學生找到原因后,設計深層問題進行追問:“如何幫助辛迪以健康的方式吃冰淇淋,而且不變胖呢?”
師生分析、總結健康飲食不僅包括吃什么東西,還包括吃東西的時間、數量及吃完東西后的運動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文本進行深度、有效的挖掘是對文本的尊重和超越,同時,所挖掘的深度要與文本本身契合,要體現深刻性和思考性(胡松齡2017)。
在閱讀文本講解結束之后,讓學生思考戴維在采訪結束時想說的話,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在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后,教師幫助他們總結并進一步拓展思路:表達敬意和像榜樣學習的決心,如“You really have good eating habits./You are really a good example for us.”;表達希望和美好的祝愿,如“I hope you can be stronger and healthier./May you win the next match!”;表達謝意,如“Thanks for your time./ Thanks for joining the show.”通過這個任務的設計,引導學生思考,使其意識到書本上的專訪不一定是終結,還可以有更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文本傳遞的態度為健康飲食。但要想健康,只做到健康飲食還遠遠不夠,健康生活才是要傳遞給學生的生活態度,也是需要他們深度思考的方向。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外教沙姆斯(Shams)錄制的視頻實現二者的有效過渡。在視頻中,沙姆斯介紹自己的飲食習慣,并提到如何健康生活。教師提問:“沙姆斯的健康飲食包括哪些方面?除了健康飲食,她還提到了哪些健康生活的方式?”學生總結:“沙姆斯喜歡吃蔬菜、水果,從來不吃辛辣食品,不喝碳酸飲料。堅持晨間起床喝一杯水、適當運動等。”通過視頻過渡,讓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健康生活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接著,拓展深度閱讀的資料,選取8個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視的健康生活習慣,如吃早餐、每天堅持喝八杯水、每天拉伸5 分鐘、學會放松等。為了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及時追問這么做的原因,并適時引導他們切換思考角度,如通過追問“每天都需要喝八杯水,那么杯子應該多大?”引導學生進入另一個思考維度。在講解文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健康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健康保健、放松、自我提升等方面。
傳遞健康生活的態度,幫助身邊的人們,是學生需要深入思考的另一個維度。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關愛誨人不倦的教師,含辛茹苦的父母,一起成長的小伙伴,默默為學生付出的保安叔叔、保潔阿姨等,讓他們常懷感恩之心。在生成環節,要求學生給身邊的人提建議,使其學會關愛周圍人的健康。本環節呈現的人物如下:
莫老師,情況介紹:Mr.Mo is our math teacher.He always works many hours without moving;保安孫叔叔,情況介紹:Mr.Sun is a guard in our school.He always stands outside and works for a long time;Steven 同學,情況介紹:Steven is a little thin.And he wants to be strong and healthy。
學生三人一組合作交流,給以上三人提健康生活的建議。小組展示環節,第一名學生負責陳述人物的情況,第二名學生提健康生活的建議,第三名學生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感謝。他們真誠建議莫老師學會放松,適當鍛煉,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注意保護眼睛等;建議保安孫叔叔按時吃早餐,多喝水,注意防曬,及時換班休息,適當運動,不要久站等;建議Steven 同學平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不要挑食,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早睡早起等。通過這項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愛身邊的人。為了深化教學效果,課后作業要求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活習慣并寫成作文,讓他們用眼去看,用心去體會。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并關注其學習過程。根據文本內容,恰當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發展其思維能力。深度閱讀能有效豐富學生的知識來源,幫助他們形成知識網絡,聚焦語篇理解,提升閱讀能力,培養個性和人文素養。因此,教師應積極研究深度閱讀教學,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不斷優化閱讀任務設計,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