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阿莉 路峻峰 韓瑞萌 王曉剛
中藥資源是指一定地區或范圍內分布的藥用植物(動物或礦物)種類及其蘊藏量的總和。中藥資源既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中醫藥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既有利于探明我國中藥資源現狀,又有利于中藥資源的管理、保護、開發和應用,還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穩定性。我國于1960~1962年、1969~1973年及1983~1987年先后進行了3次中藥資源普查,而最近一次距今已有三十載,期間中藥資源種類、分布、數量和品質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勢在必行[1]。目前,全國已有31個省,2000余個縣參加了此次中藥資源普查,筆者通過對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中藥資源調查,現總結匯報如下[2]。
山西省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梁地帶,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低平,介于東經112°12′~113°09′,北緯37°56′~38°09′112″,東臨盂縣,西連靜樂縣、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東北與定襄縣交界,東南與壽陽縣毗連[3]。共轄4個鎮、6個鄉、11個社區、123個行政村,總面積2070.67平方公里,山區占54.37%,丘陵占34.96%,平川占10.67%[4]。境內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平川8~9 ℃,山區5~7 ℃,年平均降雨量為441.2 mm,相對濕度為58%,年平均風速為2.3 m/s,宜林面積104.6萬畝,牧坡草地55萬畝,主要中藥材有蒼術、穿山龍、甘草、黃芩、秦艽、酸棗仁、遠志、知母、沙棘、香加皮等[5]。
本次中藥資源調查方法主要包括外業調查和內業整理兩大方面。在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的指導下,按山西省普查辦的要求,對陽曲縣藥用植物資源品種進行調查。
2.1 外業調查本次外業調查時間為2019年7、8月份,外業調查隊由省級中藥調查技術骨干人員、縣級中藥調查人員及學生組成。外業調查前依托省市普查辦,組織參加了技術培訓和安全培訓。外業調查的內容包括樣地調查、填寫調查表、采集標本、拍攝照片等[6]。外業調查方法主要是樣地調查,根據地理環境,隨機設置樣方(樣方套間間距大于100 m), 每個樣方套要做1個10 m×10 m的喬木藥材調查、1個5 m×5 m的灌木藥材調查、4個2 m×2 m的草本藥材調查,并對樣方套內的藥用植物進行記錄、拍照、采集標本等[7]。
2.2 內業整理內業整理指野外調查期間及野外調查結束后的所有室內工作,包括標本制作、標本鑒定與審核、信息整理、數據錄入、撰寫報告等諸多內容。藥用標本制作包括編號、填寫采集號碼牌、填寫標本采集記錄表、標本壓制、干燥、裝訂、鑒定、消毒、存放等諸多方面[6]。
本次外業調查完成樣地調查39塊,樣方套195個,小樣方1170 個,采集到的藥用植物標本1000余份。陽曲縣自然植被廣闊,山多地少,藥用植物資源分布廣泛、藥用價值高、蘊藏量較大的藥材有甘草、秦艽、穿山龍、蒼術、黃芩、遠志、苘麻子、蒼耳子。因連年干旱,地黃、遠志、柴胡根細小,產量低。甘草、秦艽、穿山龍、蒼術、黃芩分布廣,野生資源比較豐富。本次中藥資源調查顯示:①中藥栽培面積小,近年來,種植藥材收入不高,自然村的搬遷、消亡,老百姓進軍城市,使栽培面積減小。②中藥品種減少,部分地區由于放牧現象的存在,天氣干旱少雨,藥品品種減少。③路邊綠化帶種植銀杏、桑、國槐品種,發揮觀賞與藥用雙重作用。④既有經濟價值,又有野生資源的甘草、秦艽、穿山龍、蒼術、黃芩有開發利用價值。
4.1 外業調查方面外業調查是獲取相關中藥實物和信息最關鍵、最基礎的環節,直接決定了調查的質量。外業調查中要注意[8]:①結合陽曲縣藥用植物的生活習性,掌握藥用植物的花期、果期,安排好采集時間,每種藥用植物標本至少采集5份,盡可能保證莖、葉、花、果的完整性。②細化外業調查的工作流程,明確操作要點,注重獲取關鍵指標。如樣方中的調查品種出現的頻率、重量、密度、群落組成、分布特點、地面溫度、濕度、土壤等均要詳細記錄,特殊品種或特殊性狀記錄更要仔細。③合理組建外業調查隊伍,強化技術培訓。合理組建外業調查隊伍是保證技術操作規范和普查質量一致的前提,建議至少應含一名技術骨干人員。強化技術培訓是提高普查工作效率的關鍵。技術骨干參加全國普遍技術培訓的同時要結合各省普查工作任務,重點進行中藥品種鑒定、關鍵技術、關鍵指標、信息記錄及攝影等內容的培訓。一般人員應當重點培訓外業調查的工作流程以及關鍵指標的獲取,培訓最好以室內講解和野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4.2 內業整理方面內業整理是收集和整理相關中藥信息的重要環節,影響著中藥普查的最終質量。內業整理過程中要注意[9,10]:①盡可能保證藥用部位的完整性,合格的標本至少有根、莖、葉,并包含花、果實、種子三者之一。在修剪和壓制標本時,至少要有葉子的正反面,剪葉留柄,去花留梗,要有莖斜斷面,盡量使整個植株的形態、大小和特征在標本臺紙內得到最真實全面的反映。②縣級普查大隊將干燥后帶有采集號碼牌和標本采集記錄表的初步鑒定標本交至省中藥資源普查項目辦公室,由省中藥資源普查項目辦公室組織人員統一完成標本裝訂、鑒定、消毒、并集中存放,以保證植物標本采集制作的科學性和統一性。③省中藥資源普查項目辦公室對于標本鑒定錯誤者、標本命名混亂者、信息填報不全者、標本不完整者、標本制作不規范者要及時告知縣級普查人員,做到及時糾正。④省中藥資源普查項目辦公室宜集中人員同時進行普查信息的整理和數據雙錄入,既能保證標本制作質量、物種鑒定準確性,又能保證信息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4.3 其他方面科技的發達和時代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設備應用于中藥資源調查中,如全球定位系統、坡度儀、數碼相機等,而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調查人員平時接觸和應用這些現代化工具的機會較少,無法快速掌握應用方法。建議應加強對調查人員應用現代化工具作業的培訓。艱苦的野外工作既考驗了體力也磨練了意志。參加野外調查的學生在感受陽曲縣美麗自然風光的同時增強了對中醫藥的熱愛。然而,野外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藥用植物的識別和鑒定能力不足,因而建議[11]:①課堂教學中應當應用案例分析法、行動導向法、問題導向法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②加強高校中藥學院學生的野外實習力度,培養中藥專業學生對于藥用植物的識別和鑒定能力;③積極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外業調查中來,邊實踐邊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寓教于樂。
綜上所述,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古代文明的鑰匙,中藥資源普查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通過總結此次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中藥資源調查工作,不僅進一步掌握了中藥資源的調查方法,明晰了陽曲縣的中藥資源現狀,而且提出了實踐過程中具體的注意事項,結合實際給出了一些建議,期望有助于今后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