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區第一中學 湖南 常德 415921)
新一輪的高考英語改革使中學英語選修課的開設成為一種趨勢。本文分析了我國高中英語選修課的開設現狀,提出英語選修課要圍繞擴充知識、開闊視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等教學目標,進行語言類、文化類和思辨類等選修課程的開發和設計,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英語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通過常規教學發現,我們高中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弱。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平臺和機會。在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前提下,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優化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針對這種情況,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對高考改革的相關文件和任務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確定教學的主要內容,并明確英語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從而為學生積極創造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總結英語實踐交際的技巧和方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以及有效地運用能力。
課堂設計是一節課是否高效的重中之重,教學活動一定要多樣化才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一堂課下來,不能都是教師自己在講,不管學生有沒有在聽,只管把自己的內容講完,沒有注意到學生的狀態,或只關注到一部分學生,忽略了大部分學生,這樣教學效果就達不到。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多變出各種花樣才讓學生喜歡,多嘗試各種教學形式,比如提問、討論、頭腦風暴、游戲、辯論、角色扮演、演講、采訪、分組活動等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相互合作中學習,在輕松快樂中學習。
以往的教學內容重知識、輕技能。學校教育側重于知識的傳授,教學內容以統一的教材為主,教學活動服務于高考。高中英語教學活動重語法知識點的講解,極少開展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活動,大部分的聽力活動就采用標準化的聽力測試,以致于學生學完三年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溝通和交流,忽視了英語的本質特性— —工具化語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做大量的習題鞏固語法知識點,卻極少花時間提升自己的聽說技能。新高考的外語測試涵蓋了聽說測試,這就要求學校需加強學生的聽說技能的培養。此外,教學內容應涵蓋西方文化知識,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學生不應追求單一的應試取向下的刻板學習,而應積極地進行自我審視,學會主動選擇和快樂學習,將機械的學習變為充滿意義的人生體驗。學校的教育教學需要運用系統思維進行規劃,重塑生涯教育樣態,努力探尋適合學生發展之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新高考精神為依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天賦、能力、興趣和經驗,努力做到教學由“知識傳輸”轉變為“生命關懷”。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綜合權衡理想(興趣與職業意向)與現實(天賦與能力)之間的客觀矛盾,理性對待學業、志愿就讀的學校和美好人生追求等問題,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學校+社會+人生”的多重角色擔當,讓學生自己成為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者、學習和生活的主宰者,了解職業的分類、資格、內容和特征等,重視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生涯的有效銜接,盡早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或人生發展的道路;其次,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課堂內外的生涯教育資源,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樹立職業自信心,并合理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如在學科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相關學科內容所涉及到的職業(專業)知名人物,啟發學生對相關專業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校及教師應該進一步創造機會讓學生實地參觀一些高校和企業,讓學生在現場體驗職業氛圍和工作環境,也可邀請專業人士來校為教師、學生和家長進行生涯規劃報告,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生涯規劃意識,學會全面、理性地規劃個人的未來。
經過本次教學的改革,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基礎語言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期末考試結果理想,教學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