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湄潭縣西河鎮中心學校 貴州 遵義 564100)
1.1 教學氛圍枯燥,活力不足。枯燥沉悶的教學氛圍,導致小學生提不起學習熱情。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牽絆,思想品德教師無法高效的調動課堂學習氛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開展效率不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場所往往是課堂,學生無法與實際生活融合起來,感受不到生活氣息,僅僅將學習精力妨礙相關理論知識點的學習中,接觸實踐活動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參與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的熱情不高漲。
1.2 教學方法陳舊落后。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導致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效果不高。仍然有不少教師在開展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時候,以口授式為主,往往是教師賣力的講,學生被動的聽,雙方沒有互動,知識傳輸僅僅是單向展開的,課程氛圍沉悶,選擇該手段展開教育教學活動,也極大的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主體的地位。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受到壓制。此外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得思想品德教學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有機整合起來,兩者毫無交集,思想品德課程僅僅淪為教師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場所而已,機械的將思想品德理論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消化吸收,這與思想品德實踐化教學初衷是相悖的。
1.3 教學評價過于片面。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評價工作開展的相對片面,教師往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指標,格外關注目標性評價手段的應用,忽略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目標性評價手段過分關注結果,忽略過程,同時教師更沒有立足于整體層面來了解自己的學生,這樣的教學評價沒有實質意義,無論是學習效率還是學習效果都沒有高效提升,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2.1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保障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要善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景,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僅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獲得知識,還應該理性提升自己的學習意識,立足于情感層面獲得更理想的學習體驗。促進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應該立足于學科本質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強調生活化情境的創設,點燃學生的學習情感,引導學生可以在情感中漸漸形成理想的道德品質。小學生的品德以及社會性其實與他們對于生活的認知、體驗、情感等等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借助思想訴求,用心感悟實際生活,體味這豐富的生活,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統籌分析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借助小學生相對熟悉的實例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我為集體添光彩》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借助校方開展的形形色色的活動對學生展開教育,引導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真正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整體班級凝聚力提升,學生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2.2 發揮教師的榜樣力量,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師是學生成長發展道路上的引導者,特別是小學生向師性明顯,他們往往喜歡模仿老師的行為舉止。為此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需要教師發揮好自己的榜樣帶頭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典范,以正確的言行,積極向上的心態感染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積極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強調思想的解放,強調教育理念的優化轉變。在具體教學環節,給予教育活動更深刻的熱愛,積極樂觀的開展每一節課。給與學生更多的關心和耐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小學生切實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愛,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例如在學習《我是教師的美容師》這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向學生講解環保的價值,強調學生環境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習有著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環境也是我們良好生活習慣的體現。為了引導學生共同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同學們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參與到生活環境的維護中。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應該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2.3 做好思想品德備課工作。促進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師做好思想品德備課工作。借助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制定完整的備課計劃,注重細節,與此同時結合自己的備課習慣完成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設計,試圖以良好的備課彰顯課程的精彩性,提升教育價值。與此同時備課環節還應該綜合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綜合學習能力,借助小學生實際生活中接觸的例子,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2.4 借助多媒體手段展開教學。提升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將新型授課技術媒介作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將課程知識更形象生動的展示給小學生,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感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道德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征,通過與學生的積極互動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做好備課工作,保障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深刻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基本要求,努力提升思想品德課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