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固始縣回民小學 河南 固始 465200)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本研究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從微課的應用出發進行有效的研究,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1.1 微課的內涵。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微課作為顛倒的課堂的重要載體,受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微課在全國各地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1.2 微課的主要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因此又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
2.1 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不好掌握。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事先制作好的微課來進行教學,引起小學生的注意,提高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微課的巧妙運用,視聽結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的輕松氣氛中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
2.2 幫助學生鞏固復習知識。在課堂學習之后再進行微課溫習,能更有效地鞏固、消化、吸收課堂知識。也即在語文學習之后,有學生認為自己某個知識點理解、掌握得不夠透徹,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課文、不同老師講解的微課。不同教師的設計理念、組織過程、圖像資料或影音視頻各不相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
2.3 幫助學生突破時間及空間限制。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而言,其在時空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限制,對于開展課堂教學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在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可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拆解及整合,并且可突破時間及空間方面的限制。在開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將教學過程錄制,將其制作成課件之后向學生發送,學生可利用移動設備接受課件,也就能夠在任何時間及地點進行預習及課后知識鞏固,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知識水平及能力。
2.4 利用微課銜接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銜接前后教學的內容,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述一些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此時,教師需要正確地引用微課進行前后銜接,運用視頻迅速地幫助學生完成跨越。研究實踐證明,微課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我們的研究中,微課得到了有效應用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整個語文組中,由于各種原因,微課的應用還不是很普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把本研究繼續深入地向前推進,爭取以本研究帶動整個備課組、語文組的研究,把課題組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整個年級、學校,甚至更廣。
3.1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和推廣微課的正確使用,使微課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無形教師”,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2 改革教學策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教學研究擠出更多時間。
3.3 通過學習、實踐、質疑、探討,不斷地分析總結教學中的經驗,不斷提高課題研究能力。
3.4 合理選擇“微課”的切入點,盡可能考慮到學生會出現的疑問,并在錄制過程中進行大膽創新,可嘗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重視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發揮教師“主導”性的作用。
3.5 積極推廣“微課”這種教學方式,提高“微課”的認識度,讓更多的家長、更多的同行接受“微課”,重視“微課”,從而發揮“微課”的真正作用,真正指導學生鞏固復習,最終為學生答疑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