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趙村初級中學 河北 定州 073000)
英語作為一門全球化的語言,在當今社會上起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是初中階段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所以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技能,還應當對于學生語言基礎知識進行夯實,對于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進而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的綜合素質。然而,在我們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受到了應試教育教學的理念以及教育考核體制的影響,教師采用了知識傳授為核心的英語教育模式,從而過度強化了英語的基礎知識但是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表達能力不高。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初中英語教師應當注重“培養適應于社會發展需要的全新的人才”,因此,我們要不斷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本文立足核心素養視角,探索核心素養下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實踐。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技能、中西方文化意識和學習語言的能力四個方面。英語語言能力就是用英語語言做事的能力,其中包括英語語言知識、英語語言思維和語感、語言策略、交際策略等;思維技能是思考辨析能力,其中包括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理性的表達能力等,從而對現代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該要求是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結合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方面,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在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現狀,是應試教育背景下所有科目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從而使得教師過度追求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對于基礎知識不斷的鞏固復習,但是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在聽說讀寫能力上欠佳,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很低,最終導致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在英語教學中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教育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后,不懂得如何運用、交流和表達,聽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極低,最終導致“啞巴英語”的現象發生。
2.2 課堂上語言教育形式、內容過于單一。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當全方位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不外乎幾個內容:詞匯、課文、閱讀、寫作,而所謂的自主學習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等的培養相對缺失;同時,形式單一也是當前初中英語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最終會影響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影響學生語言綜合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針對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和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培養的現狀,結合自己對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的經驗,分析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對策:
3.1 教師應研讀英語課本和新課標,將核心素養貫穿課堂始終。
(1)教師應結合實際材料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現狀緊密結合。語言類的教學本來很難運用,如果我們能夠將教學內容轉變成日常生活的交流,將課程內容與學生自身生活現狀緊密地聯系起來。英語教學的效率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提高。英語作為世界上通用的交際性語言,需要真實的生活背景作為交際素材。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有關愛好、交通、將來等許多英方面的話題,還能在與彼此的溝通中熟悉以及深入了解周邊同學。因此,我們在進行英語課堂活動設計時應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充分體現英語教學的時代元素和生活元素,從而使英語教學鮮活充滿活力和創新氣息。
(2)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從而激活課堂。為了避免知識與技能訓練的單調和乏味,我們可以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更加富有趣味性,使學生在融合了趣味性和益智性的活動中放飛思維,不斷積累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提升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豐富核心素養形成的方式和手段。我們可通過多種趣味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寓學于樂,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達到知識內化與靈活運用,激活核心素養的順利形成。
3.2 教師應該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1)教師應培養學生基礎的語言能力,發展核心素養。語言的學習,當以語言能力的培養為基礎。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語言能力的形成,不外乎聽、說、讀、寫能力。關于讀和寫,相比廣大英語教師都是比較重視的,因為這是當前教育考核的核心。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所缺失的,主要是聽力、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養。
(2)教師應培養學生中西方文化交際能力,發展核心素養。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基礎的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至關重要。但是,漢語和英語的文化背景有本質性的區別。
總之,核心素養的形成并不靠單純的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都充分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知識同時也享受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