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 四川 綿陽 621000)
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死板且機械的,他們既沒有獲得來自化學學習的趣味,又缺少特定和明確的學習目標。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課堂的僵化和學生學習的枯燥單調感。因此為了改變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消極表現,教師要積極構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策略,通過增加實驗、互動、自學等環節來提高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能動性,通過重視氛圍、意境的營造來克服一般教學的僵硬感,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目的。
1.1 趣味性。趣味性是趣味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屬性,也是趣味教學課堂最重要的特征。教師在構建趣味教學模式時,必須要時刻把握教學的趣味性,并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突出這種屬性。趣味性的主要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化學學習的獨特情趣,并在心理上獲得極大的滿足與成就感,從而達到一個最佳的情緒狀態高度。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必須要對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方法進行轉化與調整,用簡單語言闡述復雜內容,用趣味手段替代抽象教學策略,以此來適應學生的一般學習需要和學科發展變化需求。
1.2 自主性。趣味化課堂教學模式是對素質教育觀點的具體拓展和有效實踐。從當前我國的教學主流觀點與趨勢來看,高中化學必須要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傳統教學中專注于專業人才培養的觀點和策略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潮流,真正的教育應當走入每一位學生的生活,以發揮學生個人的價值與特長來實現自我的進步,并最終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及展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特殊性與個性。而趣味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原則正是盡最大可能發揮學生的優勢與特性,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學習機會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與差異。借助這種優勢,高中化學教學的課堂才能真正做到由學生主導,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1 結合實際生活,提升學生探究欲。高中化學雖然比較抽象,但是仍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應用到化學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可以抓住這個特點,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有興趣進行探究和學習。在學習“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學生們都見到過的閃電,向學生提問,這樣的閃電,除了視覺聽覺方面的震撼,還有什么用處?然后將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的反應式展示出來,并解釋道,氮氣以游離的形式存在于空氣中,但是這樣的氮氣,植物沒有辦法吸收,通過這樣的轉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可以被吸收。通過閃電這樣的一個例子,與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2.2 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采用電教手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教材當中的化學知識以比較靈活多變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來,以此可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效率。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應用電教手段進行情境的創設,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化學教學。
例如,以《純堿的生產》為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侯德榜先生的有關資料,并讓學生相互之間討論了自己對聯合制堿法的認識。然后,我結合教材當中的內容,為學生講述了聯合制堿法的有關內容,并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1)聯合制堿法有哪些優點呢?(2)聯合制堿法與氨堿法有什么異同之處呢?(3)在生產過程當中,是先通入氨氣呢還是先通入二氧化碳呢?為什么呢?使學生通過分析上述問題,加深了自身對聯合制堿法的理解。最后,我結合本節課講述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幾道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例題,讓學生進行了解答,以此不斷鞏固了學生掌握的本節課的有關知識。這樣,教師通過應用電教手段進行情境的創設,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還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了化學教學。
2.3 設置懸念性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好奇心。高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強,這是實現趣味性教學的契機。在教學實踐中,化學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給學生設置懸念性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此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因此,化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趣味性的實驗喚醒學生好奇心。例如,在講解“堿金屬元素和鹵素”這節內容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對“鹵素”的學習興趣,化學教師可以利用淀粉、碘等做一個化學實驗。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先將定量的碘加入燒杯中,接著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淀粉,將其充分混合。完成這步操作之后,教師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學生并未看到有明顯的現象。然后,教師再將幾滴水滴入之前淀粉和碘的混合物中。這個時候學生就會發現產生了大量的紫煙。這一實驗現象如同“魔術”,對高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可以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
2.4 開展課外生活活動,實踐探究化學知識。課外生活探究是生活化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真正走進生活感受化學魅力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最常見的生活實例為藍本引導學生開展生活探究。例如通過探究塑料、橡膠和纖維的抗變形能力來判斷三者的強度大小,通過生活中的防電小竅門總結三者的導電性并探究原因等。總之,教師需要在課外生活活動中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讓學生進行多樣化探究,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對化學學習樹立起信心。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趣味教學在化學教學課堂當中發揮的作用,并積極探索各種能夠增加化學教學課堂趣味性的方式,以此不斷提高學生探索教材當中的化學知識的熱情,并實現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