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岳婷
(廣西華僑學校,廣西南寧,530007)
語言肩負著人類社會交流的重要使命。除了書面語言以外,口語交流是人類社會中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無論是日常的交流還是商務的合作,口語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與參與,泰語口語教學逐漸成為當前中職學校的教學探究重點之一。[1]廣西地區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推動我國與東南亞尤其是泰國的交流方面肩負重任。探究角色扮演在中職泰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作用以及改進措施,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學模式仍較為落后是當前角色扮演在中職泰語口語教學中應用遇到的一大障礙。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角色扮演更具有活力,也對教師的備課、授課及課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中職泰語教學中,基本教學目標與任務是進行基礎化的泰語教學,學生只需要學習基礎性的知識,能夠掌握基礎的泰語交流即可。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與學生的學習壓力,但也從另一個角度增加了角色扮演應用于實踐教學中的難度。[3]由于學生不需要掌握泰語的發展等深層次的知識內容,教師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在泰語口語教學中仍然堅持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更多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枯燥的課堂氛圍難以激發學生學習泰語口語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就顯而易見地難以提高。[4]
教學內容上僵硬死板則是當前中職泰語口語教學中凸顯的另一問題。泰語口語教學具有極強的情境性與實用性。[5]因此,泰語口語教學更加講究教學過程的實用性與教學環境的真實性。當前,許多中職學校教師在開展泰語口語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口語環境的考慮。許多教師過分追求與理論的結合,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許多泰語口語的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忽視了泰語口語的實用性,還忽視了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目標。同時,許多教師不注重在課堂上發現與糾正學生在口語交流中的問題,以致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泰語口語交流時出現尷尬的局面。中職學校泰語口語教師應注重創設科學、合理的口語交流環境,為學生提高口語交流能力提供切實的幫助,改變過去僵硬死板的教學內容,使泰語口語課堂真正活起來。
角色扮演是一種重要的情境化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中職泰語口語教學的質量。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設出接近于實際生活中與泰國母語者交流的真實情景,推動學生在接近真實的模擬情境中訓練自身的口語能力。而過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泰語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傳授。[6]這種教學方式適用于應試,但難以適用于實際的社會交流。很多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泰語口語交流中可能會遇到在以往課本與課堂上沒有接觸過的突發狀況。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可以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力,切實提高泰語口語教學在中職學校的質量與效果。此外,通過結合多種新媒體的教學方式,泰語口語教學課堂可以真正活起來,提高教學反饋和質量。
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能力。創新性思維與能力是當前學生進入社會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填鴨式”的教育往往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則不同。[7]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泰語口語教學課堂中的核心,教師備課與授課都將圍繞著學生的能力提升進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力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角色扮演的泰語口語教學課堂中,學生需要調動自身的想象力,沉浸于模擬的交流語境中。在交流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學生需要調動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思考問題的方法,激發與培養自身的創新性思維與創造力。
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還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學習理論終究是為了運用于實踐。在現實生活中的口語交流中,學生需要調動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以應對復雜多變的交流環境。而角色扮演就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模擬環境。在角色扮演中,教師既可以選擇親自上陣,也可以選擇讓角色扮演成為學生的“主戰場”,全程由學生完成。教師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學習難度。教師可在角色扮演環節中適當提高學習難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角色扮演能夠較大程度地還原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使用泰語進行口語交流時的情境,而教師的引導與糾正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泰語的實操能力與水平,從而為推動我國對外交流提供更多的儲備人才。
中職泰語口語教師在教學之初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泰語口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常見的泰國文化知識,結合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引入基礎泰語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泰語以及泰國文化產生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學習泰語口語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在此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泰國的經濟、社會、文化、旅游、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導入基礎泰語學習。例如,中國與泰國在飲用水方面的習慣有所差異。中國人更傾向于飲用熱水,而泰國人則傾向于飲用冰水。這種飲食文化的差異可能導致中國游客在泰國旅游時與店家的溝通產生差異。因此,教師可以在角色扮演中讓學生分別扮演游客與泰國當地的店家,讓學生練習如何向店家要一杯熱水。這種類型的角色扮演既接近大眾的生活,又具有較高的實用性,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泰語口語的能力。
在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創設科學、合理的情景,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創設日常化的教學情景。在泰語口語教學中引入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就是要讓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教學融為一體。因此,泰語口語教師要盡量避免設置僵硬死板的教學情景,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興趣愛好創設日常化的交流氛圍,讓泰語口語教學課堂真正活起來。語言來自生活,最終也要運用到具體生活中去。在進行泰語口語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情景進行備課。例如,在進行基礎泰語II課程的教學時,教師除完成基本的課堂教學外,還應在課堂中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口語。同時,教師還應當為學生布置課后交流泰語口語的作業。學生在課堂中練習,一方面可以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泰語口語發音、使用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在課后練習泰語口語,練習更貼近現實生活,實踐性更明顯,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印象。學生完成課后口語練習作業的方式可多種多樣。例如,口語老師可要求學生通過拍攝短視頻、給泰語廣告或電視劇片段配音等方式完成課后的口語訓練。
第二,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景。當前中職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他們擁有獨特的個性特征。為更好地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與練習泰語口語的動機及行為,教師應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景,并通過多方位結合泰語的相關文化知識、日常用語交流習慣和多媒體教學方法,提高泰語口語教學課堂的趣味性。“90后”“00后”學生具有思想活躍、好奇心重的特點,富有趣味化的教學情景更能夠激發這類學生群體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泰語口語授課時可以考慮增設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小游戲,如接龍游戲、猜謎及模仿類的游戲。通過各類有趣的教學游戲,教師能夠讓學生在一個輕松、自然的環境下學習,真正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此外,在講授泰國相關文化習俗與生活習慣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并增加實踐類的授課與作業。例如,在講授泰國文化與禮儀課程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提前查閱資料,了解泰國不同時期的文化與習俗、禮儀習慣等,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泰語對自己所查閱的知識與所了解到的泰國文化進行分享,教師再加以點評。在學習泰國飲食文化時,教師可通過模擬泰國美食烹飪的方式,讓學生用泰語介紹需要的食材、烹飪步驟等。通過各種各樣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情景進行泰語教學,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泰語口語的主動性與潛力。
第三,創設具有職業導向的教學情景。中職學校為我國各領域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學校要讓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時明確職業發展規劃,以便學生能夠在學校里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及時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各行各業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巧妙地引入職業導向,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當前,中職學校開展泰語口語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理論知識,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下,學校與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培養“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因此,教師在開展泰語口語教學時應當為學生創設具有職業導向性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課堂中意識到培養職業發展方向與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教師要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在旅游、商務、翻譯等各領域都能發光發熱的復合型人才,注重加強學生的泰語口語交流能力。在泰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賦予學生某一類型的職業,例如導游、商業人士或翻譯人員等,讓他們帶著這種特殊的身份開展泰語口語的交流。這種教學情景既能提高學生在學習泰語口語中的參與度,又能提高其語言表達的專業性。
角色扮演在中職泰語口語教學中還要結合多媒體技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中職學校開展泰語口語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材料不能再僅局限于單一的課本。在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多種多媒體技術,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角色扮演在中職泰語口語教學中要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練習。模仿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之一,尤其是在語言教學中。許多學生認為學習外語非常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缺乏模仿訓練。因此,教師應在泰語口語的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模仿訓練的機會與材料,培養學生進行語言模仿練習的習慣。教師可通過播放泰國本土的電影或電視劇片段、廣告等方式,讓學生學習泰語口語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進行模擬練習。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對相關的材料進行篩選,選擇出適合學生泰語口語水平與模仿能力的多媒體片段材料。教師一定要把控好模仿片段的難度,注意循序漸進地提高模仿難度。一開始進行模仿訓練時,難度不宜過高,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難度不宜過低,否則學生的能力難以提高。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實時調整多媒體片段的語音難度。
角色扮演教學要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管理和練習。教師可以在經過篩選后積極引入泰語口語練習的App或小程序,并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口語練習App進行練習打卡。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可通過抽查等方式檢查學生課余練習口語的情況。當下學生在進行泰語口語學習與練習過程中,往往會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電子產品。因此,充分利用小程序或App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小程序或App的學習模式更具有新穎性。同時,小程序或App中包含的圖片、視頻片段等多媒體材料豐富多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小程序或App還能夠實時打卡,讓教師可以更加輕松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
角色扮演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完善泰語口語教學的評價與反饋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新學生泰語口語水平的評價方式與反饋途徑。泰語口語學習不同于書面語言的學習,其評價方式與反饋途徑也應當與書面語言的評價方式和反饋途徑有所區別。在評價方式方面,教師應創新學生泰語口語課程最終成績的組成方式。例如,教師可通過結合學生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以平時成績的50%與期末考試成績的50%相加形成學生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其中,平時成績的組成又可細分成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小程序或App表現、小組匯報成績等。同時,期末考試的形式也應豐富多樣。除了基礎的語音朗誦以判斷學生泰語口語的基礎水平外,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情景對話或上交原創泰語口語視頻的方式完成考試。在反饋途徑方面,學生在學習或練習泰語口語過程中如遇到問題,除在課堂上及時與教師反饋外,在課后的反饋形式也應當得以創新。例如,教師可通過建立課程微信群,讓學生在遇到學習問題與困難時能夠及時在群里尋求幫助。同時,教師如采用小程序或App等輔助手段協助教學,這些輔助手段中也應當有反饋途徑。在課程開展中期與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分與反饋,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
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各類外語人才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口語作為對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未來的發展中其重要性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凸顯。廣西地區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一帶一路”倡議繼續推動的背景下,肩負著為我國提供泰語交流人才的重要責任。中職學校在開展泰語口語教學時應主動了解角色扮演教學方法與作用,并針對當前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讓角色扮演法在中職學校泰語口語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在提高泰語口語教學質量的同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切實提高學生運用泰語交流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