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中學校 重慶 永川 402160)
集合是高中數學教學的基礎,19世紀末德國數學家康托爾首先系統地對集合理論進行了研究?,F今數學中所說的集合就是指數學的一些對象,比如函數、面、線等,這些都可以用集合下定義。事實上,數學上的集合是對某些或某類事物的研究,比如說,幾何是對點集合的研究;代數是對數集合的研究;函數是特殊類型的集合等。集合的特性簡單、概括性強,能夠準確表達數學的相關內容,其有三個特性包括確定性、互異性與無序性。高中生剛接觸集合的相關特性與知識點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說:對描述性的集合概念不清楚;不能有效地判斷出集合與非集合,無法舉出合理的集合例子;有的學生對集合的確定性理解有難度;有的學生對關系符號有些問題;有的學生對交集、并集等變換形式的運算有一定的難度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進行有效地分析,提出有效的策略進行完善,最終將有效的集合教學應用到高中數學其他章節的知識。
首先,高中數學集合的含義、特征與表示方法。第一,集合的含義。集合是高中數學中最原始的概念,教師不能用點、線或面等原始概念來給集合下定義,只能運用描述性的語言說明。集合是教師直覺中比較確定卻又不相同的一個匯集,是一個整體單位,那么這類事物的總稱就是集合,集合中的每個個體就是元素,元素包含于集合。用數學專業術語表示,研究對象也就是元素組成的總體就是集合。比如:鋼筆、水、A、1等組成的就不是集合,其元素間沒有共同的屬性;而“1、2、3、4”組成的共同體就是一個集合。第二,集合特征。集合具備確定性、互異性與無序性。所謂確定性就是集合內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對象,比如說C是集合,那么a是某一個對象,屬于C的,那么a就只能屬于C,不能是A的元素;“優秀的學生”這不是集合,其元素不確定?;ギ愋允侵讣现械脑厥腔パa相同的,同一元素不能重復出現。如:集合 C={1,2,3,1},其集合中出現了重復元素,不能作為集合的正確表示,應該寫成{1,2,3}。無序性是指集合中元素不需要按順序排列。比如:集合A={1,2}和集合B={2,1},這兩個集合的順序不一樣,但是元素一樣,這兩個集合就是相同集合。第三,表示方法。例舉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舉,元素放在大括號里。如:把方程(x-1)(x+2)=0的根用集合表示出來,就是{1,2}。描述法就是指同一集合中的元素有共同性質,這共同性質可以用某種方式描述,如:不大于100的正整數的全體集合,能用省略號表示:{1,2,3……100}。圖示法就是通過畫圖表示,這圖形叫韋恩圖。
其次,高中數學常見的集合。第一,數集。對于由初中剛升高中的學生,對自然數、整數和無理數比較了解,高中數學集合里又出現了復數集C、實數集R、有理數集Q等,這些都需要高中生掌握。第二,方程或方程組的解集。如:在高中數學里,方程的解集可以看作是滿足某種性質O數學的有限集。第三,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可以看作是滿足某種性質P的數學的一種無窮集合。第四,點集。人們習慣研究數集和幾何圖形,并沒有把幾何看成是由點組成的集合。而根據康托爾的集合思想,可以把高中數學的任何一個幾何圖看作是三維空間點集的某個子集。
最后,高中數學中的并集、交集、補集與空集的教學。第一,并集。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比如說:集合 A={1,2,3,4},集合 B={2,3,5},那么集合 A和集合 B的并集為{1,2,3,4,5}。第二,交集。也就是說這個集合的元素既屬于集合 A,又屬于集合 B。如:集合 A={1,2,3,4},集合B={2,3,5},那么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為{2,3}。第三,補集。補集是總集合除去應有的集合。如:總集合為 C={1,3,4,5,6},集合 A={1},那么集合 A的補集就是{3,4,5,6}。第四,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為空集。比如:{}就是空集。{}=空集,但不等于{0}。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一,問題。大部分高中學生在學習集合時,對集合的概念理解不夠清楚,不會運用集合的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學生不能舉出例子來表示集合;有的不理解集合的特征與性質;有的學生混淆空集的性質,不能正確解題;有的學生錯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第二,問題分析。首先,集合概念本身較為抽象。集合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抽象的思維能力,集合的一些符號術語,讓高中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容易讓學生忘記或混淆,導致錯誤的出現。其次,高中生的思維發展產生了變化。有的高中生思維發展還不夠成熟,進而影響了他們的理解能力。最后,數學教師的教學不足。由于數學教師對集合的概念引入簡單,沒有做好習題練習的充分準備,沒有讓學生深刻理解集合相關的定義,更不能很好地做好練習題。
首先,注重構建高中生的集合概念過程。數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思維發展水平出發,為學生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其新舊知識得到聯系,通過合理教學,運用實例引入集合的概念。
其次,在數學教學中,及時糾正高中生的錯誤理解。比如:讓學生清楚知道空集是{},而不是{0},不能讓學生混淆。
最后,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高中生反思。比如:價值反思、思想方法反思、數學概念與符號的反思。
首先,高中數學集合知識與各章節知識的聯系。第一,集合知識與不等式的聯系。這兩者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不含參數的問題,可以直接求解;含參數的問題,進行等價轉換,根據數形結合進行分類討論。第二,集合與函數的關系。通過集合的形式,利用這個載體解答函數知識。第三,集合與數列、排列組合的關系。如:數列與排列組合的問題可以通過一些應用題型進行考查,進而考察其方方面面的知識。第四,集合與圓錐曲線、三角函數的關系。運用集合的語言和符號來設計圓錐曲線和三角函數的題型,進而全面考查數學的知識點。
其次,運用集合概念構建數學概念的系統。第一,用集合的包含關系構建數學概念??梢酝ㄟ^概念的轉換,或者說這個概念是另一個概念的特殊情形,如:正方體、正四棱柱、長方體等存在一個概念系統。第二,通過集合關系建立數學的概念系統。
總之,要想學好高中數學集合的知識,不僅要掌握其相關情況、問題與反思教學,而且還要學會將集合知識運用到數學的其他章節中,這樣利于高中數學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