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文靜
隨著時代及經濟的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持續改革和當下會計管理業務的落后性給行政事業機關的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怎樣更好迎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克服行政事業機關財務管理觀念的束縛,從而推動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基礎業務的規范化建設,這是行政事業機關財務管理者需要關注的核心內容。
目前,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基礎業務開展環節,出現了會計憑證基礎業務不標準的現象。首先,大都存在初始憑證要素不完整、憑證填寫與制作不標準、會計報表制定不標準等情況。如此由于還沒有建立標準化的會計基礎業務規章制度,造成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工作者采取模糊名稱來記錄憑證,先貸后借與摘要內容不完整均是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基礎業務開展環節不規范的重要體現。造成會計基礎業務產生漏洞的另一個主因即行政事業機關財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較低,缺少規范化的服務意識。而且,還有一些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工作者所了解的會計憑證基礎業務操作流程不標準,及其會計基礎審查的結果很難全面體現行政事業機關的會計基礎情況,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基礎業務的開展。
行政事業機關在組織會計基礎業務建設建設時,由于會計審查監管不徹底,造成單位會計數據失真。而且,由于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工作者在會計審查時,會計核算規定不相同,審查流程復雜,不能保障行政事業機關會計數據質量。尤其是在行政事業機關運行中,經資金控制、整體申報等處理手段,促使行政事業機關在財務管理中,即以財務信息控制為主,該種狀況下,行政事業機關中缺少統一應用財務信息處理系統,也未設置規范化的財務管理制度,需要財務工作者花費大量時間用于審查信息,由此保障會計信息質量。此外,由于行政事業機關現行的管理制度不完全,造成單位會計數據失真情況出現,如管理體制缺失、財務審查不全面等,給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基礎業務順利開展帶來嚴重影響。
1.健全會計憑證基礎業務規范化建設。國內行政事業機關會計憑證基礎業務之所以會出現不規范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現有的單位會計會計基礎業務制度和法律缺失造成的。所以,為真正優化行政事業機關的會計憑證基礎業務,要制定單位憑證基礎業務制度,規范各項法律法規,如此方可為單位組織會計憑證業務帶來法律依據,進而在保證工作合理性與規范性的基礎上使得行政事業機關會計憑證基礎業務逐漸向規范化趨勢發展。
2.強化會計數據質量控制。首先,確保原始憑證的準確性與整體性。行政事業機關結算中心的業務內容主要投放于資金收付層面,經過強化資金收付控制,既能夠給會計基礎業務順利開展提供完整的原始憑證,而且還可以有效提升會計數據質量及維度。伴隨信息系統水平的提升,行政事業機關結算中心各方面技術不斷完善,經過引入信息技術,創建信息管理平臺,以便提升會計數據質量。
其次,強化數據安全控制。行政事業機關結算中心,要保障會計數據質量安全,高度重視原始憑證質量,進一步擴充數據含量。這一過程,結算中心要從各細節著手,做好會計數據收集、整合工作,從根本上避免會計數據失真情況產生,給行政事業機關領導做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撐。
3.完善會計基礎業務相關崗位設立。首先,行政事業機關要保證會計不相容職位隔離,針對會計和出納、財產保管和稽查等崗位均要確定權責,產生問題要可以及時落到相關員工;其次,行政事業機關要防止會計關聯相職位兼職的現象,從本質上防止各不法人員徇私舞弊現象的出現;最后,行政事業機關還要注重提高會計各崗位員工素養,能夠通過組織再教育、培訓等多元化途徑讓單位會計工作者可以了解與掌握最先進的會計業務辦理方法及其國家會計法律規定,為行政事業機關完成會計基礎業務規范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財務核算制度和財務控制制度,依法建帳,并且所有人員要按照法律要求使用賬本;制定相關的會計核算流程,并且建立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制度。單位責任人需要明確本單位財務工作人員及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建立相關的財務內部收支審批系統并且嚴格實施;建立相關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確保財務的完整性;同時建立財務控制制度、內部審核制度、稽查制度等等。
簡而言之,在目前社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給行政事業機關會計業務提出較高標準,而且促使行政事業機關強化對會計基礎業務規范化建設研究,進而提高行政事業機關會計工作質量,保證行政事業機關本身利益,進而促進行政事業機關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