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鄒麗英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斷加強,宏觀市場環境變化莫測,而事業單位是國家領導下的職能單位,財務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的核心管理,所以加強內控是單位發展的重點。因此,政府出臺了新會計制度改革政策,目的是為了促進在新時代背景之下,行政事業單位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一致,在新時代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1)缺乏財務風險意識。對于目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普遍缺乏財務風險意識,任何一種管理活動,從根本上而言是為了應對或者規避風險,因此,不僅僅是行政事業單位,任何一種單位的管理者都應當具備風險意識,然而這恰恰是當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所或缺的。他們認為只要制定了完備的財務控制計劃,在開展組織活動過程中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就沒有任何風險。當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那么即便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進行,也極有可能遇到重大風險,缺乏財務風險意識,常常會導致事業行政單位處于混亂局面。(2)缺乏專業的財務控制人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進行財務控制,主要是通過會計活動對組織內部各種活動進行協調規劃,缺乏專業的財務控制人才和職能部門。在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內,甚至讓不同的部門在一起工作,這樣經常會造成混亂,權責不明,降低了組織的工作效率。(3)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措施。我國大部分的行政事業單位,均設立了內部的監督機構,但是實際上這類監督機構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起不到相應的監督作用。此外,即便某些機構進行了監督,但是更多的是事后監督,事前監督微乎其微。
(1)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資源分布合理。在行政事業單位的運營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到資產維護費用以及其他各種方面的問題,常常會造成混亂,資源分布不合理,因此運營成本無法清晰地體現出來,給工作人員造成較大工作壓力。而在新會計制度改革準則中,明確規定了流動與非流動資產之間的界限,提升了工作人員的效率。此外,采用了歷史成本法作為組織的核算方法,減少了會計無用信息,提升溝通運行效率。(2)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此前,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諸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降低了組織的財務管理效率。而新會計制度改革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事業單位的運營效率,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進行,從而最終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效率。(3)促進預算管理制度科學化。事業行政單位在進行組織活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動用大量資金的活動,導致其他活動的資金受限,預算管理不科學。新會計制度改革促進事業單位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會計信息,并根據反饋的信息實時調整組織活動,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
1.樹立正確工作理念,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事業單位穩定運營的基礎,也是財務人員開展經濟管理工作的依據和憑證。新會計制度改革之后,為了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這一文件,此文件針對事業單位財務內部突出的績效管理問題進行解答,更好地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其分別從: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覆蓋三個角度入手,即將預算績效管理覆蓋到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活動全過程中。這有利于幫助管理人員樹立正確工作意識,提高工作的自覺性和單位的財務控制水平。
2.提升財務控制人員的專業水平。人才是任何行業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行政單位在選拔財務人才時要對其專業水平進行測試。不僅如此,為了加強財務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大對財務控制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財務控制人員的專業水平。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還需要將財務人員的工作績效與其專業技能水平掛鉤,促進他們提高相應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在面對會計改革的環境下,能夠快速適應市場人才的需求。
3.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在新時代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滲透進各行各業,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建立經濟信息管理的平臺,讓事業單位的財務可以更科學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技術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中的優勢。此外,事業單位還應該設立嚴格信息平臺使用機制,對接觸財務信息的人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單位內部的財務信息安全,加強人員素質培養,保證財務信息的質量,提高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儼然成為了一個突出問題,國家正是意識到了此問題,因此出臺了新會計制度改革政策,目的是為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控制效率。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自身,更需要保持對宏觀環境的敏感性,時刻注意宏觀環境的變化,并積極進行組織變革,以適應環境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