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 崢 任思文
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日益凸顯,要切實保障好農村和當地農民的切身利益,亟待解決這個重難點問題。近年來,各地都在致力于探索現代農村財務管理的新模式,推進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工作等內容的完善,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當前的農村財務管理有所改善,社會矛盾得到緩和,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當前我國農村的財務管理有了明顯的進步,具體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管理逐步規范化。以往財務管理上存在錯誤連篇、整理不當、保存不當等問題,現如今采取了代理制的管理模式以后,上述諸多問題明顯得到改善;(2)資產問題逐漸解決。在實施改革后,資產賬面混亂,資產未妥善管理、往來款項未及時辦理,集體損失嚴重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3)民主程度日趨完善。以往財務的使用,只需要村級領導簽字即可,避開了村民會議,違反了民主的要求,現如今重新發揮村民大會的作用,由村民集體討論決定,各層審批簽字,責任明確,程序得當,公平公正,推進了農村財務管理的民主化進程;4.信息公開化程度提高。改革后的財務管理,定時定期定點的公開信息,自覺主動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的各種質疑,信息更加透明。
(1)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還有待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方面包括組織結構、規章制度、職責權限幾方面的內容。其中主要的是職責權限。我國農村管理體系中權責權限不明確,法律監督不到位,實施過程鉆漏洞,給部分素質低下的從業人員亂用權力、貪污行賄的機會。(2)財務管理仍不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強調由村民自主管理,但部分群眾歪曲理解概念,認為自主管理必須由村民自己管理,實行代理制違背了自主管理的要求。除此以外,在財務管理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部分資產由個人實際控制,財務使用報銷手續也不完善,資金的使用也并不完全正當合法,存在挪用公款、虛假上報等現象。(3)農村理財組織履行職責不到位。村民財務監督管理委員會未起到理想作用,監督委員會成員由村干部直接任命決定,導致委員會在工作中對干部負責,而不是村民負責。此外,村民委員會組成成員從業素質偏低,不知審核權的內涵,將審核當成審批處理,導致工作出現越位現象。(4)財務公開化管理程度仍然較低。財務管理公開透明化工作如同虛設,群眾對財務公開化工作也并不重視。部分群眾提出財務質疑,也沒有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答疑解惑,也無相關人員聽取群眾意見,糾正不足,因此財務公開程度不高,監督力度不夠。(5)財務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由于城鎮化的趨勢,留村人員的素質、年齡等都不占據優勢,大多數村民缺乏專業的工作知識,只能進行簡單的腦力勞動,對村級財務管理、決策的執行力不從心,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從自身能力上看,也完成不了應盡的職責。
為改善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結合實際情況,我認為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改善:(1)建立健全財會計核算中心一體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制約機制。制定和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建立會計核算中心,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各個崗位負責人的管理權限,完善理財、監督、管理體系,將村組織和會計核算中心連接起來,做到權責分明,各司其職,逐步形成財會計核算中心一體的內部控制制度。(2)堅持民主理財,夯實村級財務管理基礎。理財監督要讓民主機制發揮作用,在理財人員的選擇上,可以通過民主方式產生,由人民群眾采取投票等方式選出業務水平突出、愿意為人民服務和對人民負責的人員,組成一個團體,發揮團體的積極性,共商共處,共享成果。(3)加強審計理財監督,切實有效地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的監督體系,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提升從業人員的科學素養和道德修養。一方面,加強審計人員的科學知識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水平,審計賬面要全面,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偏聽偏信。另一方面,要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不能徇私舞弊,違規作假,提高審計權威和審計質量。(4)加強農村財務人員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理財水平。農村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人才的選擇上,既要考慮技術豐富的老一批人才,更要培養干勁十足、能力突出的青年接班人。同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吸引留住人才,通過工資待遇等保障從業人員的福利,從而穩定地推動該地區的改革。
農村財務管理是一個周期性較長、涉及面較廣的問題,雖然我國在解決該問題中取得不少進步,但依然存在財務管理制度不全、人員素質不高、監督體系不完善等不足。我們應該正視財務管理的現狀,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不斷提高相應的治理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才會健康、有序地發展,農民的權益才能夠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