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香
近期,作為會計學院的一名督導員,筆者陸續聽了5 位新教師上課,發現他們普遍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太“勤快”。
1.“勤快”的表現之——教師在課堂上語速快,節奏快、喋喋不休。一直以來,人們對教師的印象是學識淵博,站在講桌前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學生則是端坐課堂、凝神靜聽、悄聲無言。新教師當然也會受這樣的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作為一名人類靈魂工程師,必須要全面細致地講解、并且要一直不停地講,講得越多越好,否則就是不稱職。所以新教師普遍在課堂上表現為語速較快,站在講臺上一直不停地講授知識,不可謂不“勤快”。45 分鐘快語速、快節奏的講解往往會讓老師們喉嚨不適,感覺很辛苦。
但很多時候,老師的勤并非如己所愿,能達到預期效果;不僅如此,有時甚至會勞而無功,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較快的語速易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緊張感與疲備感,45 分鐘快語速的轟炸,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厭學倦學情況也隨之而來。
2.“勤快”的表現之二——課堂講授無重點,全面鋪開來講,內容多而雜。新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多,表現為三個極端。一是教材上所有的內容全部講到,不分難易程度,不分重點與非重點,用同樣力度與時間來對待教材上所有的知識點,這樣勢必產生這樣的后果:一方面是學生感覺課堂灌輸的內容太多,腦子發脹;另一方面導致該深入的地方教師沒有講透,學生感覺很困惑與迷茫。二是教師在課堂上準備了大量的練習,這些練習可能是教師們辛苦在網上下載下來的,但是教師們并沒有對它們進行篩選與分析,導致題目不典型,沒有針對性,學生們感覺習題量過大,苦不堪言。另一個極端則是拋開教材,全部按所自己的思維展開,把自己的工作經驗、自己的所見所聞全部講給學生。這類型的教師大多有一定的企業工作經驗,認為課本知識學生可以慢慢在課下看,沒有必要講,而自己的經驗是獨特的、寶貴的,這樣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對一些有專業基礎的學生來進行適當拓展肯定會起到正面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對一個剛入學、連最基礎的會計知識都沒有的大一學生來說,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對剛了解會計基礎的學生來講解融資租賃的案例,學生顯然吃不消。
3.“勤快”的表現之三——教師傾盡全力熱情兜售,學生卻三緘其口概不買賬。教師把課堂當成自己的主場,每節課自己都傾盡全力、使出渾身解數,按照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絕地講滿45 分鐘。教師在課堂沒有設置一些有引導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沒有與學生的互動,沒有關注課堂氛圍,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自己上課的進度。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學生則成為了課堂的看客,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更有甚者,學生在底下偷玩手機、偷偷睡覺,或竊竊私語聊天,或者做一些與本節課教學無關的事情。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教師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師生之間形成一種“雙輸”局面。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名優秀的“懶”教師要具備四點:一是會“偷懶”,二是會裝傻,三是會“踢球”,四是會表現。做一名“懶老師”,會培養出勤快的學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怎么樣才能做一名優秀的“懶教師”呢?
1.會“偷懶”——“懶”要懶在表上,“勤”要勤在點子上。
一是課前充分備課。課堂上“懶”,是建立在課前充分地備課準備的基礎上,對于教材的重難點,備課時弄清吃透。對于教學中涉及到的問題,牽扯到的相關背景資料,課堂環節的設置和銜接、課堂的語速語氣,問題的設置都要精心考慮,認真琢磨。只有這樣在講課時才能突出核心與關鍵點,條理清晰,思路明確。并且通過恰當地提問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氛圍。
二是教師要學會抓關鍵點。如在講授貨幣時間價值的時候,對年金現值公式(P/A,i,n)與復利現值公式(P/F,i,n)中都有n,教師在課堂上一針見血地指出兩個n 的本質不同,前一個n 表示年金的個數,而后一個n 表示間隔的期數,這樣學生思維馬上清晰了,在應用時就不會弄混。
三是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課堂小練習主要針對課堂的重難點以及學生易錯的地方,使學生在練習中領會重點、掌握相關知識點。
四是課堂的難易程度要適度。給學生授課時,要緊扣課程大綱,講授相關的重點知識,對于比較艱澀難懂的非重點知識在課堂可少講甚至不講,可建議有興趣或基礎較好的同學課堂下研究。這樣既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兼顧到大多數同學的訴求,達到課堂效益最大化。
五是教師在課堂上學會留“白”。上課鈴響后,教師說“上課了”,然后就保持安靜,形成一種莊重的氣場,這樣學生很快就安靜下來,進入上課的狀態。教師講到關鍵點或者核心的地方時,可適當降低語速,讓學生意識到此處的重要性。教師在提問時,不要快速地自問自答,要給學生留有時間思考。
2.會裝傻——學會表揚與肯定學生。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贊賞、一個肯定的眼神都能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學會“裝傻”,讓學生們不時品嘗到小小的成功的喜悅和幸福,進而變得越來越自信。如在上課的時候教師“故意”重復前面講過的問題,讓學生作答,一般情況下學生都能答對,這時教師就要抓住這個機會激勵學生,表揚與肯定學生,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一舉兩得。對于敢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哪怕他答錯了都要積極給予肯定與表揚。教師真誠的表揚和鼓勵,對于學生尤其是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講顯得特別重要。
3.會“踢球”——教師要學會引導,讓位于學生,引導學生的主動思考。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必要把所有知識點都講出來,都灌輸給學生,這樣教學效果并不好。教師對課堂環節的設置和銜接、課堂的語速語氣,問題的設置都要精心考慮,認真琢磨。通過主動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使其成為課堂的主角,并和教師保持互動、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下面是實踐中證明一個比較好用的方法。在課堂前花1~2 分鐘在教師的引導下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接著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讓學生再花2~3 分鐘把簡單預習本節課的內容,并在教材相應的地方圈出來,這樣在上課時學生就能及時清楚教師講授的內容在教材上什么地方,保證了聽課的專注度,事半功倍。然后是教師講授,在講授時教師應該提出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如教材上兩個例題的差異在哪里?這個概念的核心是什么呢?這里有幾個要點呢?最后在快下課時留1~2 分鐘再引導學生回顧一下本節課的重點。
4. 會表現——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征服與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淡定、從容、面帶微笑,學生會受其感染,上課的心情也愉悅。教師的專業能力突出,激起學生的崇拜和敬佩之情,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會潛移默化受到感染,產生愛好學習的興趣。舉一個真實的案例。最近會計學院有一位教師參加肇慶市的創新創業大賽,以財務教師的身份與來自深圳、雞西和肇慶本地的多支決賽隊伍競爭,站在臺上面對評委和全場400 多位觀眾,自信、淡定、從容、面帶微笑闡述自己的項目,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與專業知識水平征服了評委,擊敗所有對手,獲得了一等獎。決賽現場也吸引了數十名學生到現場觀看,這也無形中提高了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形象。果然這之后學生聽課比以前更加積極,都搶著坐前排的座位。并且有一個平時聽課不太認真的學生主動坐到了第一排,認真聽課,不懂的地方問同學和老師,很快就將前期遺留的貨幣資金時間價值的知識要點都給補上了,成績直線上升。問其原因,說是被教師的魅力給征服了。教師越在學生面前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就越能去除一部分不愛學習的學生心中的魔念:“廣東理工學院不是一流的大學,教師也應該不優秀,不就是照著課本講課嗎?”通過用專業知識征服學生,消除學生心中的魔念,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習成績肯定會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