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摘 要】數學教學活動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抽象等思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思維;疑問;探究
《義教數學課標》在總目標中要求學生運用數學地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巧妙的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驗證、推理、歸納等過程中建構新知,實現深度思維。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滿足兒童精神世界的需要,引發學生的探究激情,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在執教“認識角”時,教師創設了一個猜圖游戲。老師拿出里面裝有只露出一個角的長方形的盒子故作神秘的說:“猜猜里面有什么圖形?”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興趣盎然、信心滿滿的猜是四邊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老師順勢取出,“瞧!原來是一個長方形”。接著又讓學生猜猜只露出一個角的五角星的盒子里面裝有什么呢?孩子們大膽猜想,老師指著長方形和五角星中的一個角說:“這些圖形中藏著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朋友——角,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孩子們的思維在這一新鮮、刺激好玩的問題情境得以啟迪,原來角是組成幾何圖形的重要元素。
二、精心設計疑問,培養思維品質
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在互動與對話中思考、交流、啟發、比較、辨析,將數學思考引向深入,提升思維品質,優化課堂教學。
在《乘法分配律》練習課上,老師精心選擇了這樣一道題:
在下題的□里填上合適的數,使算式便于簡算。
425×9+□×9
頓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填75、填175。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在□里填上75,使算式成為:425×9+75×9,根據乘法分配律:425×9+75×9=(425+75)×9=500×9=4500,所以,我就填入75。
生2:老師,受他的啟發,我又有一種填法,因為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因此,我先把上面的算式改寫成(425+□)×9,要使(425+□)×9能簡算,按“湊整”的思路,括號里就要湊成整百數,所以我填175、275、375等,將括號里的數湊成整百數來計算。
師:說得好!誰能更全面地說一說?
生3:這是乘法分配律的反向應用,只要括號里能湊成整百數,就可以和相同因數9用口算相乘,使計算變得簡便。所以,我認為可以填75、175、275、375、475、575……
師:大家思路很清晰,思維很靈活!如果將上題中的“+”號改為“-”號,□里可以填哪些數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好多同學都思索著、琢磨著,老師也在行間觀察著。嗬!不錯呀,原來□里可以填25、125、225、325、425。老師對他們的發現予以充分肯定。大家都以為課就結束了,老師又再次質疑,想一想:“425×9-□×9”這道算式,還可以填哪些數也能簡算呢?
同學們先凝眉沉思,再協作探索、爭辯、交流,教師在各組巡視,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時點撥,最后交流。
有填424、423、422、421、421……的,還有填415、405、395、385……的,都利用“湊整”的思想,口算更容易,使計算簡便。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是以“問題鏈”的方式出現的,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重難點知識在觀察、思考、爭辯、交流中得以突破,學生嘗到了動腦思考的樂趣。
三、經歷探究過程,提高思維水平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課堂上讓學生親歷過程,在做中觀察、探究和發現,在交流中提煉、比較,在合作中獲知、提高,實現深度學習。
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請大家猜想一下,梯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動手操作的探求之中,共商研究結果,很快就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在給予積極評價后,進一步質疑:“誰還有別的方法呢?”這時,有學生問:“老師,可以用分割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開嗎?”“當然可以”。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各組同學爭先恐后地展開了操作探索……就這樣,孩子們大膽思考、各顯神通,都用“轉化”的方法歸納總結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老師搭建的自主探究的平臺,通過多種策略,對梯形進行分割、旋轉、平移等操作活動,提高了創造思維,發展了思維的空間,延伸了思維的寬度,知識在活動中習得,結論在過程中形成,思維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四、滲透數學思想,提升核心素養
對于數學而言,它的知識只是其外表的一種顯示形式,而它的內在形式便是數學思想。因此,教師要深入研讀課標、教材,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數學思想。如《因數和倍數》教學中,通過按不同標準對自然數進行分類,滲透了分類思想和集合思想;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面積和圓柱、圓錐、不規則物體(瓶子)的體積教學中,學生真正理解并熟練地應用了轉化思想;在閱讀“代數之父韋達”的故事中萌發了符號化思想;在問題解決中運用了路程模型、植樹模型、工程模型及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思想等,真正體現了數學的廣泛應用,發展了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葉小娟.在數學思維中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J].數學教學通訊,2017(10):53-54
[2]白玉虎.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02):59
(本文為平涼市兼職教研員教育科學專項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2019]PLJZ021)“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三小學,甘肅 平涼 7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