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
【摘 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眾多學科內一門具有著一定難度的學科。目前,隨著物理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類物理教師也在課程開展之中積極探索新型方案,進行物理知識創新,力求學生在發展路途中逐漸提升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理性認知物理及物理興趣的提高是極為關鍵的,為實現高中階段的學生物理能力提升,教師可采取運用物理知識創新發現,培養對身邊事物注重性,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發散能力,積極開展各類創新活動,搞好高中學生物理學習。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能力;學生
引言
目前,創新人才的培養也迎合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創新能力是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從創新能力培養出發,應用新型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更高更快的發展。從物理教學尋找相關突破口,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畏懼觀念,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物理課堂上發展自我,培養其綜合素養。
一、物理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必要性
1.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物理是一門較為基礎的學科,同時,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性也比較強。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與物理有著廣泛聯系,它能涉及生活之中的衣食住行。為此,良好的物理創新能力培養能發展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例如,在教學《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這一內容時,在課程開始沒多久之后,教師就講解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及其特點,讓學生理解公式v=v0+at。過后,教師再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現象開展運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了生活與物理的緊密聯系,并學會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之中的相關問題。在此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引爆了課堂,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2.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目前新時代要求之下的一個較高的核心能力,而在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也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讓學生在知識掌握基礎上不斷發展,根據現實生活運用知識,依靠物理科技解決問題,做出能力突破。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二定律》這一內容時,教師就講解了相關超重與失重的基本知識,并要求學生在此知識內完成應用創新。教師此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車輛行駛時,如何通過外力作用讓車輛剎車阻力作用使其在上坡、下坡過程中解決超重,失重問題呢?在這樣的問題提出之下,每個學生都能開動腦筋。盡管一些學生事先可能無法立刻解決問題,但是通過互相討論,大多數學生也發展了自我思維,了解了他人思考過程中的一些亮眼所在。高中是學生學習知識與拓展自我最為重要的階段,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也應明確自我責任,借助各類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應對未來發展挑戰。
二、運用相關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應用物理知識新課堂
教師在平常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思維火花,了解學生身心特性,創新新時代的課堂模式,對于學生一些獨特的想法,教師要加以保護,并不斷開發。這時,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質疑展開切入,隨著高中階段的不斷學習,學生所能了解的物理知識也逐漸增多,各類物理知識慢慢存在于學生腦海之中,但是,隨著知識的增多,一些學生也會產生不少質疑。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理中連接體相關問題的探究性發現,部分學生在超越高考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之下,展開了創新學習。教師必須注重此種特點,善于捕捉學習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亮點,搜集保護學生,讓學生體味自我進步。教師還要開展各類主動活動,讓學生在成功體驗內完成自我提升。
2.從身邊事物出發
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還是極為緊密的,物理知識是現實生活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知識之一,生活處處有物理,在教學時,教師也可從此方面進行開展,找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問題加以改編,在課堂上提出,要求學生解答。在此解答過程中,許多學生都發現了自我思維,盡管目前科技如此發達,但是部分的難題還是無法解決的,這時,教師還要展開各類創新活動。
例如在教學靜電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絲綢、玻璃出發,通過摩擦讓學生感受靜電,了解點電荷的相互作用以及靜電力的發生。過后,教師再提出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煩惱,幫助學生化解靜電問題,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轉化為有用的生活常識,加深學生理解,構建學生更為完整的物理知識框架。例如,教師此時就可以針對點電荷知識的應用讓學生了解消除特性,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體會到了靜電的負面效應,并盡可能地避免此種狀況。在啟迪學生發現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做學生背后最大的引導人,給予學生關愛,讓學生在知識發現路途中積累總結。
3.拓展學生知識面
豐富的知識面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而廣泛的興趣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不竭動力。為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一些科學意識,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精神并針對物理與實際的特點,從學生已掌握的學科知識出發,提出一些不同的創設主題,吸引學生興趣并整合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如同——菜刀的力學知識,自行車中的物理原理。
例如,在講解完摩擦力之后,教師就布置了如下課題——要求學生了解自行車的相關物理知識并提出了十個小課題。這時,在問題提出之后,大多數學生都能正視問題,了解光的折射以及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在討論過后,教師再組織班級總結,給予表現較好的學生適當評價。在此多方面的知識總結過程中,教師培養了學生的鉆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
4.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不同常規,尋求多變,在多方面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它要求學生進行發散,從問題出發,依照不同角度去尋找問題答案。發散思維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模式,而它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日的,在發散思維影響過程中,教師需改變學生傳統的定向思維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多提幾個為什么,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完成學生的發散思考。
例如,在講解測量金屬電阻率時,在講解完基本實驗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開放實驗處理,自主設計實驗方法,找出更具特性,能夠優化課堂的實驗創新。在此種創新過程中,教師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了解實驗過程中不斷提高。
5.積極開展物理創新活動
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應從自我出發,組織各類競爭活動,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要求學生在設計時考慮各類工具器材因素,在現象方面仔細觀察,進行實驗改進,大膽創造,找出最具特色,最為合理的實驗創新模式。而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教學時要多鼓勵學生,了解學生的相關特性,使學生在活動內取得更大進步。比賽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所學知識獲得深化,而這時,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各類競爭活動鼓勵學生,加強學生體會,使學生素質得到發展。
6.加強學生主體性
此外,教師還是注重學生參與。在傳統教學模式內,教師往往采取學生聽,教師講的物理教學模式,但是此種教學模式也無法真正改變課堂,完成學生能力提升。大多數學生也只是在單一的計劃執行過程中盲目服從,這時,教師應從自我出發,強調知識傳授過程中的創新性,避免系統教學,發揮學生主體,讓學生在自我學習天地內盡情創新。
在這一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思考,了解問題,針對一些較具爭議的問題,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物理實驗、閱讀教學,理解學生思維,從學生出發,找出解決方案。在教學時,教師應發揮自我主體作用,將課堂舞臺還給學生,利用新思維演示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力,精心設計各類教學方案,讓學生在物理教學課堂內真正得到提高。
三、結束語
從目前發展來看,探究式的教學活動是極為關鍵的。而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目前的物理課堂發展狀況提高自我要求,講究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熱情,讓每位學生投身于物理課堂學習。這時,教師就要從多方面展開課堂改革,優化課堂,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了解學生的發展特性,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用現代科技完成學生的查漏補缺,讓學生的高中物理成績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侯玉樂.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內江科技,2011(01):209
[2]陳方.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10):28
[3]趙留俊.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信息教研周刊,2011(12):30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