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偉偉
眾所周知,家校沖突是非常難以處理的。牽扯領導老師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家校沖突中也沒有贏方,傷得最深的是懵懂無知的學生。作為心理老師會經常被邀請參與家校沖突事件的處理。我所做的工作是把心理學的一些措施,方法,理論應用于化解家校沖突,做好家長的心理干預。這項工作看似與事件的處理毫不相關,實則是沖突得以化解的一個關鍵。
一、家校沖突事件中家長的心理干預工作的可行性及作用
1.充分了解沖突事件的內外部信息
信息的了解及準確分析是心理干預工作的前提。這其中包括事件的前因后果,現狀如何。家長、孩子、當事老師、校方領導對事件的看法和心理狀態。
事例一:某四年級學生因為老師言語過當,出現了眾多應激反應,半個月不能入學。家長投訴到了教體局,并要動用媒體,討要說法,要嚴懲當事老師。我首先多方面了解了事件前因后果。學生的心理現狀,校方和老師的態度。之后的才開始對家長實施心理干預。
2.靈活地滲透式疏導家長情緒
家長的情緒會影響他的行為,決定著家校沖突能否得以化解。由此,家長的情緒緒疏導是心理干預的重點。
事例二:一位畢業生家長因為學校工作的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疏漏,把不能進入理想初中的責任歸于學校。當時家長進入學校接待室一直吵嚷,雙手微顫,語言邏輯有些混亂。我說:這位家長你現在是不是很氣憤。家長:是的我很生氣。我說:你的這種情緒多長時間了?家長:三天,三天沒睡覺,越想越氣。我回應:我很理解你,那么近的學校不能進,卻到了距離遠的學校,作母親的一定會很難受。家長眼圈立刻紅了,眼淚掉了下來。在這里我運用了共情,接納同理她的情緒。她立馬感覺學校老師懂她,情緒緩和了下來,音調開始降下來。此時隨同的主任感覺到她是無理取鬧,攻擊了學校,開始與她爭辯,因此引發了她的情緒再次失控。沖突方家長如果處于情緒之中一定允許她叫喊,表達情緒。在情緒中講道理,只能是激化矛盾。我看到她叫喊的差不多了,我接過了話題。你是來解決問題的對嗎?我的語速稍慢,語言簡潔直接說他的需求。因為情緒中的家長往往思維混亂,忘記自己真正的需求。此時可以幫助她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引導其進入心理干預的下一個環節。
3.建立良好溝通,解決沖突
當沖突事件中的家長情緒得以適當疏導之后,會為后期解決矛盾掃除很多障礙。通過前期的工作家長對心理老師的信任度也在提升,這也為矛盾的解決做了很好的鋪墊。接下來引導家長理清事實,找到自己的需求,并用心傾聽校方的反饋。根據接收到的信息調整自己的需求。這樣就可以建立起理性的有效的溝通,從使沖突得以化解。
二、針對不同類型的家校沖突采取靈活有效的心理干預方式
1.群體性家校沖突的心理干預
還有一類沖突,范圍比較大,有時會牽扯一個班的家長。一般針對某位任課老師,或者班主任,或者學校的某個決策與群體家長的意愿相違背。群體沖突的解決首先要縮小工作范圍,請家委會代表與校方溝通。而心理干預工作主要在于促成有效溝通。引導雙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意愿,當沖突雙方的內在感受和想法被傾聽到,再抓住焦點分歧進行協商。在我所處理的成功案例中,有這樣的感受:群體性家校沖突,也只是家長表達意愿的一種形式,根源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學校也是一心為教育,雙方的方向是一致的。之所以有沖突是溝通方面有了障礙。如果根據心理規律引導雙方充分表達,并能聆聽對方,很多的矛盾自然化解。
2.隱性家校沖突中的心理干預
隱性沖突,一般還處于矛盾未被激化階段,但同樣不可忽視,因為隱性沖突不處理未來會升級,擴展。隱性沖突多存在于班級內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向心理老師求助的一般是班主任。這類隱形的沖突最簡潔有效的處理方法,還是對家長進行心理干預。一般我會采用家訪的形式完成這項工作。
事例三:一位五年級的女孩在學校有自殘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同時他父親也有隨意打罵孩子的情況。家長對老師也極不尊重。分析了各方面的情況,我確定了以家訪的形式對家長進行心理干預。這場開放性的心理干預持續了三小時,最終完成了各方面的任務。親子關系、家長老師的關系得到調整。孩子的異常現象消失。這次咨詢之所以如此成功有以下原因。1.班主任信任支持,如果班主任排斥,是不可以越位工作的。2.把咨詢巧妙融合在聊家常似的談話中,避免了阻抗,得到了家長的信任與認可。3.懷著愛孩子的真心,與家長目標一致。有時引導家長短時間內完成內在轉變與成長,想來是很不容易的。但家長總會有出人意料轉變,我感覺每次工作都那么的順利,因為他們太愛孩子,為了孩子他們什么都愿意做。
家長的心理干預工作看似可有可無,實則必不可少。這項工作是家長所需要和認可的,在化解家校沖突事件中有一兩撥千斤的功效。不僅如此,家長的心理干預工作也是處理特殊事件,特殊學生問題的捷徑。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項工作。沖突事件中家長的心理干預看似可怕,實則簡單。因為家校目標一致,都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長的心理干預工作看似辛苦,實則充滿付出和成長的快樂。
(青島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山東 青島 26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