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忠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從而更好地在真實情景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是落實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學校從“育分”到“育人”的重要途徑。
一、“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的構建
“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設立學習主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主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小組總結分析、課堂上展示交流等活動的探究性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主張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地理實踐力。
這一教學模式把學生的時間分為三段:前一節課的后段約10分鐘提出問題、課外學生小組合作自由安排探究、本節課的前段約25分鐘小組展示交流。
第一,定主題。教師要對學期課程進行深入研究,按課程章節順序定好本學期的探究課題,開學初向學生公布。定主題時要注意主題本身的可探究性。例如,教材以“地球在宇宙中”為第一單元第一節的標題,為了突出主題,方便思考,我們將探究的主題改為“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二,分小組。合作探究需要更為靈活開放、更為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內將個人學習、班級集體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合理地穿插結合。教師需要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分組,把主題分配到各小組,每小組負責主持3~4個主題。
第三,找問題。各小組在課堂上用一定的時間認真思考探究的主題,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以及探究的方法步驟,教師進行評價總結,歸納探究的重點問題。仍以“地球的宇宙環境”這一主題探究為例,在前一節課的最后10分鐘,學生就這個主題提出要研究的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課標”要求,歸納出探究重點:什么是天體和天體系統?怎樣分析天體和天體系統?天體系統怎么形成?主要的天體和天體系統有哪些?它們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等等。
第四,究過程。學生按小組或個體在課外進行探究,即學生根據已有的主題和問題,自行制訂研究方案和計劃,然后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以小組探究為單位形成研究成果。
第五,示成果。在下一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交流。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比較、質疑和反思,不斷優化個人和小組的學習成果,直至達成共識。教師負責總結、評價、歸納,引領學生更深入地學習,促使學習內容升華。
二、實施“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1.定好探究主題是必要條件
主題的確定決定學生能否順利開展探究,直接影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針對性,所以定好探究主題非常重要。確定主題要注意以下幾點:教師在每學期開學時(或每一定的時段內)要給出需要學生探究的主題,保證學生有充足時間準備、思考;主題要具備可探究性;主題的描述要科學,符合語言表達規則。
2.加強教師指導是實施保障
在定題環節中,如果學生不能提出問題,或提出問題過于膚淺、沒有思考的價值等,教師需要給予指導,對問題進行評價,指出哪些是重點探究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展示交流環節,當學生出現表達不清、條理混亂、說話聲音小等情況時,教師則需要及時提醒或鼓勵,必要時可進行協助講解。總之,學生在課上提出問題,在課外自主學習探究以及課堂上展示交流,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三、“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的意義
第一,提高了學生的自信。本模式教學的開展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調查表中寫道:“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讓自己的勞動受到同學們的肯定,甚至于在糾錯中進步。從第一次的瑟瑟發抖到現在的淡定自如,我感謝這一環節,它使我敢于展現自我,使我成長。”
第二,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設計好問題,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解答。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專于學“答”而疏于學“問”,勢必會阻礙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設計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三,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內在的過程,也是學習習慣的形成過程,還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這個培養過程應貫穿整個學習生涯。“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目標,需要學生在課外探究中做到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使學生真正地變“學會”為“會學”。
第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的始終,小組成員之間必須建立起融洽、友愛的親密伙伴關系。小組合作學習還表現在同社會的聯系中,社會調查、訪談、外出收集資料、向專家請教等,不僅需要合作伙伴同心協力,而且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地運用社會交往技能去爭取成功,對于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
第五,培養了學生的研究意識。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與科研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十分相似。通過對畢業學生的跟蹤調查發現,70%經過本模式學習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從大一就開始進行課題研究。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離不開個人經驗和課堂內外的實踐活動。“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圍繞教材內容,在定題、探究、展示、交流等各個環節均設置學生的活動、實踐,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值得推廣與踐行。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題引領 課外探究教學模式”(課題編號:GDJY-2015-A-b119)研究成果;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結業論文。
(作者單位: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