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翠媚
對于一節短短40分鐘的小學數學課堂,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東西呢?純粹的知識,死板的做題方法,考高分的技巧?其實不然,青少年處于智力、創新能力等各方面快速發展的時期,作為教師,特別是一名數學老師,我覺得應該在課堂上留下一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有所發展的東西。
倘若只是傳授知識會不會太枯燥了,而且這也不符合新課標所提出的變“雙基”為“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體現了對于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
在此,我特別認同數學思想的滲透,這是過去很多教師特別忽視的一個方面,實際上,這是學生后續學習的重要基礎。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傳授一些理性思維的同時,還應該多啟發學生發現數學本身存在的美,甚至于超越“數學美”的價值,建立起一種“數學美”和“生活美”,加強數學這門學科與生活的聯系,融于生活而超乎生活,結下一種“數學情”,種下一顆“有情‘數”。
一、用數學的美教學生
學習數學應該學會欣賞數學之美,體悟數學理性之追求。
1.語言之美
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能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以此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數學語言是具有生命力的。它雖不如“語文”那樣婀娜多姿,也不及“英文”那樣風趣幽默,但是它所彰顯出來的價值性東西是絢麗多彩的。它鏗鏘有力,一個定律、定理、一道公式,沿用數百年,凝聚了無數數學家的心血。經得起各種推敲但卻推不倒。作為教師,要啟發學生看到其背后所隱藏的價值。
2.圖形之美
數與形的和諧之美。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發現這節內容正是一節典型的展現數學美的好素材。對稱是美的一種表現形式,繪畫中有時追求對稱,文學作品中也利用對稱手法來體現音韻美和節律美。生活中對稱的圖案和建筑物更是到處可見。數學中,對稱美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軸對稱圖形它不僅是美的,而且也是十分有用的。于是我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運用的對稱美的圖片,一開始就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環球旅行,然后提問:這些地方美嗎?請你說說它們為什么美?然后請學生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因為它們是軸對稱圖形,所以它們給人們美的享受。數學的美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善于挖掘數學中的美,將蘊藏在數學中的美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欣賞生活中的美,用數學的美去創造生活的美。北京的“水立方”“鳥巢”“褲衩”,深圳的“堅基”這些標志性的建筑物,你敢說它離得開數學的美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一言一行的教學中,善于啟發學生欣賞數學的美,使他們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二、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教學生
所謂的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從某些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出的一些觀點,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普遍的規律,它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這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
所謂的數學方法,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即解決數學具體問題時所采用的方式、途徑和手段,也可以說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
數學思想是宏觀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而數學方法是微觀的,它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直接具體的手段。一般來說,前者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后者給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但由于小學數學內容比較簡單,知識最為基礎,所以隱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難完全分開,更多地反映在聯系方面,其本質往往是一致的。小學數學通常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看成一個整體概念,即小學數學思想方法。
1.轉化的思想
轉化的思想是一種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用知識的遷移作用幫助學生掌握公式,感受“轉化”策略對于解決新問題的作用。
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用知識的“觸類旁通”作用幫助學生消化難以理解的知識。如將“異分母分數的相加減”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的相加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是有連貫性的,是有邏輯性的。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數形結合的思想
華羅庚曾說:“數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樹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小學教育中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能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在小學數學中,樹形結合的思想應用很廣泛。如雞兔同籠的問題是小學知識的一大難點,它其中蘊含了二元一次函數的思想,小學生對此類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如果只是依靠算術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的話,可能較難以理解。而借助“數形結合”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類的思想
分類思想是根據數學本質屬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數學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種類的一種數學思想。分類以比較為基礎,比較是分類的前提,分類是比較的結果。
實踐證明,分類討論思想的數學問題具有明顯的邏輯性、綜合性,對培養學生全面、周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滲透分類思想,引導學生多利用分類討論方法解決問題。
4.符號化思想方法
用符號化的語言(包括字母、數字、圖形和各種特定的符號)來描述數學內容,這就是符號思想。符號化思想從小學一年級伊始就開始灌輸,從簡單的“+、-、×、÷”,再過渡到后來的用字母表示數、方程的思想,都有“符號”的影子。小學生的思維是從具體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過程,“符號化”既簡單化了,但也抽象化了。
三、用數學的情感教學生
也許有人會說,數學哪里來的情感呢?不就是一些符號、數字、圖形的組合嗎?不及語言文字那么有溫度有情味。其實,我想說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語言情感,它可不是死氣沉沉的“數學味”,它對人本身的情感塑造也是功不可沒。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數學情感去與學生溝通。
1.讓學生在實驗中明辨
培根在《論讀書》里提及,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就是一個不斷追求,明辨真理的過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嚴謹性”,通過這種“嚴謹性”滲透到生活中的角落,同時對孩子以后處理事情的態度具有持久深遠的影響。
2.讓學生在爭論中明理
我認為數學中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情感就是要學會辯論、反駁、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是有趣的,才是主動的,才能形成一種力爭上游的學習狀態。
這樣的一種數學情感是學生受用于終生的,它是一種人文價值的體現,而不只是局限于學科知識,而且這種人文價值是建立在規律、真理的探討,明辨中,而不是瞎說胡說,爭得有理有據,有序,有章可依。
3.讓學生在想象中發揮最大的潛能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優點、特長、興趣、愛好和閃光點,要在每個學生身上發現最優秀的一面,讓其表現,促進主動發展。因此,我們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平時多觀察每個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同時與學生做朋友,通過談心交流發現學生的特長。
在美術課《我喜愛的事》這節課,學生都爭先恐后地發言,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事。如在練習作畫過程中,一位學生的畫怎么看都看不懂:他畫了幾個變了形的人臉,張著大嘴露著牙,并把臉全涂成了紅色。當時我就想:這畫的是什么呀?一點情節都沒有。于是那教師便輕聲問他畫的內容,開始時他怎么也不說,在那位老師的堅持下,他小聲說:“我畫的是小朋友在唱歌,因為他們太用勁了,所以都張著大嘴,把臉都漲紅了。”我的眼前頓時一亮,多有趣的夸張、多大膽的想象、多幽默的畫法。盡管造型不準,但他能把一個簡單的場面表現得如此生動,這孩子真是太有想法了。
數學的學習不是單一的學習,一定是寄予情感的教育,學會遇到困難不低頭,學會與別人意見不相同時,既要傾聽,也要敢于據理力爭。難道你還敢說“數學”是毫無情感的嗎?
愿我們的數學教師都能教授學生精密數學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欣賞數學的美,以至于熱愛生活的美,擁有獨具一格的數學情感。用陽光的心態,幸福的生活態度,迎接與孩子們相處的一切。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