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杰
在社會高度發展的形勢下,農村的教育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構建優質的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是目前每位數學老師理應思考的問題。農村學生也不是消極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應是主動積極的知識的探索者,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一、預習目標的設置
預習目標不同于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實施者是教師,而預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通過學生的交流,互相補充,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從而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所掌握。學生提出的目標不完善時,教師要適時給予補充和修正。對于每一節課的預習目標應該具體且有可操作性。
二、預習提綱的設計
預習提綱是學生預習的“指向標”,其編寫遵循以“問題”為線索的原則。把學生在本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能、解題規律都編成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每一個問題的思考、探索去學習新知識。因此,教師設計的預習提綱要有彈性,可分為基礎夯實和耐心解答,基礎夯實針對基礎薄弱的同學而設計;耐心解答要有層次,應面向大多數同學設計。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隨著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學習能力也會隨之而提高,從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三、做好數學自主預習的指導
新生入學的第一個月做好數學自主預習的學法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學法指導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會看數學課本的能力。新生剛入學時,看課本的時間可安排在課內進行。教師可先帶領學生閱讀,并對以下內容進行具體指導:如何抓住課本中每個小節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怎樣理解數學概念,怎樣思考問題,怎樣提出問題。此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對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進行圈點劃批,從而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四、預習時間的安排
第一階段,學生利用寒暑假對下一個學期的教材進行整體感知,做好預習筆記;第二階段,學生利用雙休日根據教師提供的預習提綱預習下一周將要學習的知識,結合自己的預習筆記和教師的預習提綱進行整合,找出疑難問題,為第三階段的預習積累素材;第三階段,學生利用課前幾分鐘以及課堂三分鐘對一些疑點、難點進行探討;第四階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預習錯例,用雙色筆記錄出錯原因并加以修改訂正以及疑難解答,達到醒目的作用。
五、預習方法的探究
對于不同的預習階段采用的主要的預習方法不盡相同。第一階段學生主要是自己在家獨立預習,沒有家長的指導、合作探究的情況下要求學生運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練習、溫故知新等方法來獲取知識;第二階段由老師指導學生采用類比分析、歸納總結、查漏補缺等方法對自己的預習筆記和老師的預習提綱進行整合,對有疑點的問題和經典習題帶入下一個階段;第三階段是探究知識、形成能力的階段,引導學生采用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師生探究等方法質疑解惑;第四階段是知識升華、技能形成的階段,主要采用分類匯總、舉一反三等方法對知識拓展延伸,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系統和技能系統。
六、預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要求教師的角色要不停的轉換,家長、導師、朋友等等,為良好的預習習慣養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其次,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檢查后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評講,以推動下一次預習。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主要靠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只要長期堅持,經常指導,學生的預習水平便會不斷提高,就能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七、做好數學自主預習的評價
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或是結果,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及時地檢查、評價、反饋。評價要注重發揚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思考的主動性,對沒有預習習慣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使其嘗到課前預習的甜頭。學生通過對自主預習表現的自我評價,不僅可以修正、激勵自己的學習,還可以培養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的能力,為激發學習積極性打下基礎。同伴間的自由交流、相互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獲取關于自己學習發展的信息。教師在課前及時批改學生的預習作業能夠規范學生的預習行為,及時了解學生預習的第一手資料,找準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預案,使得教學過程更具有針對性。此外,教師要定期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優秀的“自主預習稿”,放大學生的預習成果,保持學生的預習熱情。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