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彩芳
(山西省安澤縣醫療集團中醫醫院,山西 臨汾042500)
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期間,由于胎兒的成長和娩出可能會對盆腔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產后盆底組織松弛可能會導致壓力性尿失禁,是產后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工作[1]。因此,針對該種情況要及時予以治療。筆者采用穴位按摩結合盆底康復訓練對預防產后尿失禁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安澤縣醫療集團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30.55±2.55)歲;孕周38~42周,平均(38.76±3.29)周。觀察組年齡23~38歲,平均(30.67±2.52)歲;孕周38~42周,平均(38.77±3.30)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予以患者壓力試驗、指壓試驗、尿常規檢查及尿培養檢查,入組患者符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中相關診斷標準[2],表現為膀胱頸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的封閉功能減退,尿道固有括約肌功能下降。
1.3 納入標準 均為單胎,頭先露;陰道順產;產婦認知能力正常;產后不抗拒盆底康復訓練;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孕前或孕期有漏尿癥狀;有慢性支氣管炎史或便秘史者;既往有陰道手術史者;合并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者;出現嚴重妊娠或產后并發癥者;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經肌肉性病變者。
2.1 對照組 實施盆底康復訓練。設備選自法國Vivalns公司生產的Phenix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及廣州杉山公司生產的陰道啞鈴錐,為產婦提供盆底康復訓練。訓練前1 d告知產婦盆底康復訓練的相關知識,如產婦訓練前需將膀胱排空。訓練時指導產婦取截石位,使用酒精常規涂洗下腹部粘貼中性電極部位(目的在于去除皮屑,減少干擾),貼上中性電極片,將潤滑導電膏均勻涂抹于探頭表面,緩慢且輕柔地推進陰道,連接電極片和探頭與Phenix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設備連接線,開始進入盆腔康復訓練程序,主要包括生物反饋治療、盆底肌鍛煉、陰道啞鈴錐及Kegel′s產后訓練模式。①生物反饋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選擇適宜的陰道電極,漸漸增強電流強度,對陰道開展電擊治療,以產婦有刺激感但無不適感來確定電流強度,每次治療10~15 min;指導產婦根據盆底肌收縮反饋信號調整收縮部位及強度,每周治療2次。②盆底肌鍛煉:產婦可取坐位、站立位或仰臥位接受鍛煉,將膀胱排空后,有規律地收縮放松會陰、肛門處肌肉,每次治療15~20 min,每日鍛煉2次。③陰道啞鈴錐:將陰道啞鈴錐插入產婦陰道內,啞鈴錐大小根據產婦陰道大小確定,指導產婦有意識地收縮盆底肌,每次持續5 s,然后放松10 s,重復3~5次,每日練習5~10 min。④Kegel′s產后訓練:指導產婦在不使用腹壓的情況下縮緊肛門、陰道,每次收緊3~6 s后放松,放松3~6 s后繼續收緊動作,連續15~20 min,每日練習2~3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穴位按摩。操作方法:按摩會陰穴、長強穴,叮囑產婦在按摩過程中保持屈膝左側臥位,自然呼吸;雙手食指對準穴位向下按壓,力度由輕到重,以產婦感覺局部酸脹感而不疼痛為宜。兩處穴位各按壓100次,每次間隔約5 s。結束按壓后以揉法結束治療,每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產婦夜尿、便秘及尿失禁發生率,其中尿失禁評估標準為:當產婦打噴嚏或咳嗽時漏尿,或在參與運動時發生漏尿[3]。②比較兩組產婦盆底肌肉張力恢復情況,結束治療后應用Vivalns公司生產的Phenix神經探頭檢測陰道靜息壓、陰道收縮壓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夜尿、便秘及尿失禁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尿失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夜尿、便秘及尿失禁發生率比較[例(%)]
(2)盆底肌肉張力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產婦陰道靜息壓、陰道收縮壓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產婦陰道靜息壓、陰道收縮壓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盆底肌肉張力恢復情況比較(x±s)
產后尿失禁是繼發于妊娠和分娩后的漏尿癥狀,有1/3的產婦在產后3個月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4]。盡管有部分產婦可自愈,但臨床癥狀持續時間較長。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整體提升,對醫療服務需求越來越高,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研究顯示,初次妊娠和陰道分娩所導致的盆底損傷是引發尿失禁的危險性因素[5]。當出現第2產程延長、器械助產等高危因素時,胎頭對盆底肌、神經的機械壓迫及擴張時間較長,超出生理性改變所能承受的范圍,容易造成盆底組織結構的永久性損傷,增加產后尿失禁發生率。
中醫將產后尿失禁稱為“產后小便失禁”“產后排尿異?!?病位在膀胱,與肺、脾、腎關系密切。中醫所說的素體虛弱與現代醫學盆底肌肉神經損傷的說法是相互統一的[6]?,F階段,預防產后尿失禁的首選方式是盆底康復訓練,而中醫可以通過針灸、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治療。本次研究入組患者均進行盆底康復訓練,包括生物反饋治療、盆底肌鍛煉、陰道啞鈴錐及Kegel′s產后訓練,有助于增強盆底肌力,促使盆底功能盡早恢復[7]。穴位按摩遵循中醫理論,選擇長強穴、會陰穴相互配合操作,起到預防小便失禁的效果[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尿失禁發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P<0.05),該結果與涂俊霞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會陰穴是人體任脈要穴,位于女性大陰唇后與肛門連線的中點,主治漏尿等病證。長強穴屬于督脈,位于尾骨端下,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主治前后二陰及與腎經相關的病證。對以上兩個穴位進行按摩,可起到疏通經絡、調理氣機的作用。產婦可自行操作或由他人協助完成,有效預防夜尿過多及便秘等情況出現,有助于產婦盆底功能的恢復[9]。中醫穴位按摩操作簡便,且無不良反應,易被患者接受。盆底康復訓練包括生物反饋治療及盆底肌肉訓練。生物反饋治療能緩解肌肉萎縮進程,增加肌細胞數量及質量,對肌肉的被動性收縮起到積極作用,有效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且操作簡單,治療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不會對機體產生損傷[10]。
綜上所述,穴位按摩結合盆底康復訓練可以明顯降低產后尿失禁發生率,有利于促使盆底功能恢復,確保產婦身心健康,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正式出版發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深入學習、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積極投身助力防疫的宣傳工作,主動履行中醫藥出版國家隊的社會責任。2020年1月29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聯合天津市委網信辦、微醫互聯網總醫院共同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正式出版發行,圖書分中文版、英文版2個版本,包含46個熱點重點問題的問答。圖書通過社內各新媒體平臺免費開放,提供全文閱讀、下載。
掃描左側二維碼,手冊音頻免費聽!掃描右側二維碼,即可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義診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