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山西 太原030001)
口腔正畸是口腔科治療各種錯頜畸形的常用方式,通過矯治器調節頜骨與牙列、牙列與牙列間的不調[1]。既往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除了組牙支抗是主要控制支抗的方式外,還包括橫腭桿與口外弓等,但上述支抗控制方式無法避免支抗牙出現異動而影響治療效果[2]。基于此,種植支抗技術應運而生,口腔微型種植體支抗被廣泛用于口腔正畸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同時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有效性、穩定性無法長期保持,容易損傷牙根等[3]。研究認為,控制口腔炎性反應和維持良好環境是提高口腔正畸治療效果的關鍵[4]。金梔潔齦含漱液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臨床用于牙周、牙齦及黏膜炎癥所致的疼痛[5]。本研究探討金梔潔齦含漱液聯合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效果,為提高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療效及穩定性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行口腔正畸治療的8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18~28歲,平均(23.82±3.32)歲。研究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19~30歲,平均(23.56±3.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問題,參考《牙頜面畸形診斷與治療指南》進行診斷[6],由兩位口腔科副主任醫生確診需采用口腔正畸治療;治療依從性好,能有效溝通和交流,自愿配合調查;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對本研究知曉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伴有心、肺、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及造血系統疾病;患有神經和精神系統疾病;有聽力、語言和智力障礙;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臨床資料不全。
2.1 對照組 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手術前囑咐患者使用洗必泰含漱液進行漱口,對雙頜前突較嚴重者,予以拔除第1前磨牙,需壓低前牙者予以直絲弓矯治,隨后拍攝X線片以便明確植入部位牙槽骨情況;采用2%利多卡因(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487)進行阻滯麻醉,3%過氧化氫溶液含漱,若植入處有黏膜覆蓋則切開黏膜,并做好標記,通過X線片拍攝了解牙槽骨結構,為手術提供參考;然后將微型種植體支抗植入牙齦與黏膜結合處,將自攻型螺釘植入牙槽骨內,植入成功后,對種植體支抗采用拉簧進行加力。手術后再次拍攝X線片,以明確牙根與植入種植體之間的關系,術后使用抗生素和漱口液加強口腔衛生,定期復診,更換拉簧。
2.2 研究組 實施微型種植體植入術前7 d至術后14 d加用金梔潔齦含漱液(四川恩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B20021009)治療,每次含漱10 m L,每次約15 min,每日4~6次。
3.1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①術后8周評定臨床治療效果。顯效:治療后上中切牙凸距與傾角降低程度較大,磨牙位移顯著減少,未有不適;好轉:治療后上中切牙凸距與傾角較前降低,磨牙位移有所減少,稍有不適感;無效:治療后上中切牙凸距、傾角及磨牙位移未有減少,不適癥狀較多[7]。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好轉率之和。②比較兩組種植體支抗效果,包括穩固和脫落情況。③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主要為不舒適感、口腔炎癥及組織水腫等。④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牙齦指數和牙菌斑指數。牙齦指數評價標準:無炎癥為0分,輕度炎癥且牙齦質地、色澤稍有變化為1分,中度炎癥且牙齦增生或紅腫為2分,重度炎癥且牙齦增生和紅腫明顯、伴有出血為3分。牙菌斑指數評價標準:無菌斑為0分,牙齒邊緣有散在牙菌斑為1分,牙頸處牙菌斑持續存在并呈帶狀分布為2分,牙頸處的牙菌斑帶>1 mm為3分,牙面1/3~2/3處均覆蓋牙菌斑為4分,牙面2/3以上處覆蓋牙菌斑為5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18%(41/44),高于對照組的77.27%(3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行口腔正畸治療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支抗穩固率比較 研究組上下頜支抗穩固率為88.64%(39/44),高于對照組的70.45%(31/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行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支抗穩固率比較(例)
(3)牙齦指數和牙菌斑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牙齦指數和牙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牙齦指數和牙菌斑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租和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行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治療前后牙齦指數和牙菌斑指數比較(x±s)
(4)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中1例患者有不舒適感,1例患者有組織水腫。對照組中4例患者有不舒適感,2例患者有口腔炎癥,2例患者有組織水腫。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5%(2/44),低于對照組的18.18%(8/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大眾審美觀念的增強,對牙齒及顏面部美觀要求及渴望度不斷提高,而口腔正畸治療也成為臨床研究的焦點。目前支抗控制是確保口腔科口腔正畸治療成功的關鍵環節,而支抗有無脫落及穩固性對正畸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口腔正畸治療及矯治過程中,務必加強支抗控制[8]。橫腭桿、Nance弓及口外弓等傳統支抗手段需要患者具有較高的治療依從性,因此支抗療效及矯治效果無法保證。微型種植體支抗是將需移動的牙弓、牙齒與種植體加力,以抵消反作用力,使前牙內收時不會發生前移,從而提高口腔正畸效果[9]。雖然微型種植體具有創傷小、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等特點,但支抗穩定性仍然需要重視[10]。
口腔內環境、醫源性環境及種植部位骨皮質厚度等是影響微型種植體穩定的主要影響因素。口腔屬于特殊內環境,口腔炎性反應會導致骨組織受到破壞,種植體出現脫落,對種植體的穩定性產生直接影響,故微型種植體置入后需強化口腔衛生維護[11]。中藥含漱液是一種常見的藥物劑型,可直接作用于創面,起到預防炎癥、減少細菌耐藥及提高臨床療效的作用[12]。金梔潔齦含漱液是一種中藥復方制劑,主要成分為梔子、金銀花、黃柏、苦參、黃芩、獨活、艾葉、石菖蒲、薄荷等,其中梔子、金銀花、黃芩、黃柏和苦參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艾葉與獨活可散寒止痛、清熱利濕,石菖蒲和胃化濕,薄荷善于利咽透疹、清利頭目、疏散風熱,諸藥共奏除濕、祛風、清熱、解毒、瀉火的功效[13]。武榮[14]研究認為,金梔潔齦含漱液能不同程度地減少牙齦溝、牙周病灶分泌物,改善口腔局部內環境,控制口腔炎癥,加速牙周修復。劉勁等[15]研究發現,術前及術后應用金梔潔齦含漱液能有效提高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改善牙周炎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支抗穩固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牙齦指數和牙菌斑指數改善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輔以金梔潔齦含漱液在口腔正畸中療效良好,不僅能有效提高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還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但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納入患者例數較少,結果可能存在偏倚性,希望后續研究能增加納入患者例數及研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