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熹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制定了有效的管理優化策略,希望能為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基層行政事業單位? 全面預算管理? 問題及優化
一、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全面預算認知不足,預算管理的范疇較小,僅涉及到一些財務相關的資金管理的業務,缺乏長期性的規劃;除財務部門以外的其他部門缺乏參與的積極性,部門間的聯動管控作用難以發揮;未能將預算同單位的收支、項目以及資產管理等實現有效的融合,全面預算管理不夠深入,無法實現統籌管控作用。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經費預算不足,導致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預算執行不力,基本支出占用項目支出的情況發生。以某單位為例,行政編16名,實際41人,事業編71名,實際71人,預算編制時公用經費按1.2萬元/編預算(行政超編25人,沒有公用經費預算,但不足部分可從非稅收入中列支,實際上該單位一年非稅收入不足10萬元),公用經費預算104.4萬元,(工會經費支出39萬元、年終績效支出134.4萬元,離退休費用20萬元,合計193.4萬元, 均包括在公用經費預算開支),不包括日常開支、差旅費、殘保金等缺口就已經達89萬元,導致寅吃卯糧或基本支出占用項目支出。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不完善,效率低下。一些單位在編制預算時,隨意性較大,僅僅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任務而進行預算編制,未能深入到各個業務環節中結合業務特點編制預算,預算編制的方法不科學,導致后期預算執行產生較大偏差;預算執行監管主要集中在事后,過程監管不到位;預算管理歸口管理責任不清晰,責任目標難以有效落實。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配備不足,知識更新過慢,嚴重影響全面預算的管理。其一、首先按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優先進入的都是跟單位主要職能相關的人員,如水利局都是跟水利技術相關,農業局都是跟農業技術相關,極少招錄財務人員。其二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少,一個單位才4-5個編,還有兩個是領導,無力配備專業財務人員。其三財務知識更新慢,全縣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年年都有新進會計人員,但基層財政部門3-5年也難得組織一次財務知識學習,培訓都是從前面請人,講幾堂課后就聯系不上,不能及時答疑,且基層財政部門的會計部門也很多不是專業會計人員,業務指導更無從談起。
二、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策略
(一)提高全面預算認知,突出預算全面管理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領導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全面預算管理觀念,按照“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管理”的基本原則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框架。在單位內部加強全面預算的宣傳教育,鼓勵單位員工積極參與和配合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要公開預算收支明細,確保每筆收支有據可依,真正地將預算管理目標落到實處。將單位的全部業務流程都納入預算管理的范疇內,嚴禁預算超支或預算外支出行為,充分發揮全面預算對單位業務活動的統籌管控作用。
(二)有效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做好基礎保障工作
為了有效地解決單位經費不足的問題,首先要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界定財政支出的補助范圍,通過規范經費供給范圍,確保資金取得渠道。其次要優化單位的預算支出結構,協調好基本業務支出和基本建設投資支出間的關系,提高項目建設的使用效益。要結合單位的業務類型以及業務量大小,合理地確定人員編制的數量,加強人員編制管理,有效控制人員增長。要嚴格執行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內容,控制離退休人群開支過大問題。要改革單位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預算績效改革,將分配同效益相掛鉤,完善單位的激勵獎懲機制。要在降低人員經費的同時提高公用經費比重,擴大對公共事業活動的投資規模。
(三)完善預算管理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效率
單位要嚴格遵循“兩上兩下”的基本原則進行預算編制,通過讓基層單位主動參與預算計劃編制的方式,減少預算編制的隨意性,確保預算數據精準,更貼合實際。單位要結合自身業務開展的特點選擇多元的預算編制方法,如零基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等。以零基預算編制方法為例,其工作程序為:按照年度預算目標以及工作進度安排根據其重要程度對各項工作進行排序;結合業務實際計算各項工作的實際工作成本,分析成本效益;按照年度總預算以及項目審核情況確定項目經費;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單位要有力推進預算執行,要求單位各部門崗位人員要嚴格按照預算計劃執行,把握基層行政事業非盈利性屬性,采用“全面預算、集中管控、分類歸納、歸口管理”的原則方法,強化預算執行能力,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水平。結合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支出特點,做好相關的預算準備工作,結合內外環境變化情況及時進行預算調整,以增強預算管理的動態適應性。以農業類行政事業單位為例,由于農作時間是有限制的,如果單位在執行或者調整預算計劃時,涉及到了手續流程過于繁雜,很有可能會錯過最佳農作時機,給其帶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損失。因此,單位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算管理,增強預算彈性,有力推進預算計劃執行。單位要從事后型的預算執行效果分析轉變為加強事前的預算編制審核以及事中的預算執行控制的全過程的預算監管模式。深化預算執行差異分析,找出偏差產生原因并及時進行調整。
(四)創新財務運行模式,提升人員綜合業務能力水平
對于一些具有一定創收能力的單位,要積極地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市場競爭,提高預算經費的自給率,減少對政府財政補助的過度依賴。以農業類單位為例,可將該單位技術員工所掌握的植保技術知識作為無形資產,向一些農業技術公司提供有償的指導服務,或者出售單位的農業技術設備,以此來獲取一定的收入,來彌補單位預算資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單位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大財務人員配比,優化單位人才結構,更好地指導全面預算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單位可與專業的培訓機構開展合作,定期地開展全面預算業務能力培訓。向上級部門申請,通過財務人員委派制度對基層財務工作加強業務指導。鼓勵基層人員不斷學習提升,獲取執業能力資格,強化對單位財務人員實踐工作學習成果的考核評價,從預算資金管理能力、學習態度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評,建立相應的激勵獎懲機制,以提升員工的全面預算管理能力,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四、結束語
總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通過樹立正確的全面預算管理觀念、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強化預算執行監管等一系列的措施手段提升單位的預算管理水平,促進單位預算管控活動的開展,全面提升單位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笑.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
[2]張程.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建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