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寰

2月11日凌晨1點,結束了連續12個小時的工作,四川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蘇玓從東西湖方艙醫院回到駐地,一口氣喝下500毫升的礦泉水,長舒一口氣,感覺稍微緩過來一點。
蘇玓已有近18個小時沒有進食了。由于整個東西湖方艙醫院只有10名藥劑師,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省防護器具資源,每兩名藥劑師要連續上班12小時,期間要為近2000名患者配備藥品,而且必須保證百分之百準確,確保零誤差。
“進艙要穿防護服,為了期間不上廁所,所以提前四五個小時就要禁食禁飲,下班回到駐地消毒完成后才能吃飯。” 蘇玓說,為了節省防護物資,只能選擇穿成人紙尿褲進艙,即使這樣,上班的當天也不敢“敞開了肚皮吃”。
方艙醫院的藥房里密密麻麻擺放著200多種藥物,而且還不斷地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增減。“我們要為所有藥物在腦海里畫好地圖,一旦需要,迅速鎖定位置。”按照工作流程,醫生會在當天上下午查完房后,通過醫院的電腦系統下達醫囑,這時候,“用藥申請”如同雪花一般“飛”往藥房。兩名藥劑師需要迅速統計出ABC三個區域,一共2000名患者所需要的藥物。
蘇玓和同事楊勇一邊對照醫囑,一邊開始配藥。完成部分藥品配置后,兩人交叉檢查,以確保每一份藥品與醫囑相符。不到兩個小時,他已經完成了近500人的配藥。記者看到,患者所需服用的藥品最少兩種,多的有五六種。這樣算下來,幾乎每一分鐘要為三到四名患者備好藥。
“精神高度緊張,不敢絲毫馬虎,每一種藥都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健康。”蘇玓說,“其實累是其次的,只要自己的付出能幫到患者,心里就覺得踏實了”。(作者單位/四川日報社)(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