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沒有國家,哪有小家?當抗擊疫情的沖鋒號已然吹響,醫務人員就是戰士,黨員就是排頭兵,必須全力以赴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德陽綿竹市孝德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張文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沖鋒號響起時,他們一家三口毫不猶豫地沖到抗“疫”一線。
我是書記我先上
1月26日晚上10點,剛剛回到家的張文科就接到緊急通知:必須立即返回醫院,參與新冠肺炎防疫工作。
曾服役于武警涼山州支隊、參與抗擊“非典”工作的經歷讓張文科練就了軍人做事干練的作風。他連夜作出部署,建立醫療通道,設立預檢分診臺,規范發熱門診,儲備防護物資,全力以赴做好戰“疫”準備。
這時,張文科接到指揮部的指令,綿竹市一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住在孝德鎮轄區,要求衛生院立即接送此人至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這是第一例,我是院長又是書記,我必須去。”張文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面罩、手套,穿上筒靴,前往密切接觸者家中。在連續工作3個多小時后,終于將密切接觸者安全送到隔離點。而他的衣服早已濕透,臉和頭箍得充血,霧氣覆蓋了護目鏡……
并肩作戰抗疫情
張文科的妻子陳熙是德陽市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作為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點醫院,市人民醫院成了抗“疫”主戰場。接到緊急通知后,已經休假在家的陳熙連夜驅車40多公里去醫院報到。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夫妻倆,總是特別理解對方、特別默契。途經孝德鎮衛生院的時候,夫妻倆在衛生院大門匆匆一別,一個溫暖又簡單的擁抱,便各自奔赴崗位。
陳熙所在的醫院全員上陣,而丈夫所在的衛生院亦是疫情防控任務最重的地方。已有半個多月沒有見面的夫妻倆,只有在稍微空閑的時候打個電話,來不及噓寒問暖,更多是在交流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法。
父子同心再赴戰場
正當張文科在一線忙碌時,今年66歲的他的父親張永福也上抗“疫”前線了。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退休后的張永福到綿竹市看守所醫務室繼續從事醫務服務工作。疫情發生后,張永福主動請纓:“我是老黨員,有抗擊‘非典的經驗,我必須上一線!”
戴著老花眼鏡,弓著腰,背著噴霧器,張永福親自對監倉進行消毒,一遍下來已是汗流浹背。
2003年“非典”期間,張文科和父親就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做著抗擊“非典”同樣的事。17年后,全家三人再上戰場,共同抗擊新冠肺炎,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舍小家、為大家,守護著千千萬萬家庭的安全健康。(作者單位/德陽市委組織部)(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