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20多天前,我理想中的春節是這樣的:一家人、一本書、一個火爐、一杯茶、一部美劇。家人閑坐,燈火可親。一年來,基本存整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這幾天。
萬萬沒想到,這個心愿很快被突如其來、席卷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疫情來勢洶洶,來不及驚悸,大年三十,遂寧發現第一例患者就在我們區!準備臨時觀察點,尋找與病人密切接觸的群體……同事們快速緊張地拉開防疫阻擊戰。
“為老百姓做事,我們覺得很幸福、很滿足”
風雨襲來,氣溫驟降,城市鄉村籠罩在清寒無邊的水霧里。裹著厚厚的棉衣和雨披,幾十個工作大組,幾百個工作小組踩著泥濘,拿著筆記本和體溫檢測儀,快速在小區、鄉村、市場、餐廳等地追著群眾和車輛,逐個測量體溫,摸排登記。
“在人海茫茫中,要找到來自重點疫區的外地人,這就是大海撈針,笨辦法,難啊!”一個大爺對帶著紅袖套的我說完后,蹣跚著走進身后的小區。
天災面前,老百姓往家里走,干部黨員往外面走。和平年代,什么樣的壯舉才算英雄,什么樣的付出才算奉獻?社區民警陳強5個月大的女兒,因為支氣管炎需要做手術。疫情緊急,他選擇了留下來。入戶調查時,細心的他給每家都留下了電話,再三叮囑:“有事及時聯系我,我是嘉禾派出所社區民警陳強。”
滿街都是“紅袖套”。我們區要求全體干部戴上紅袖套,標識明顯,街面上有紅袖套,老百姓心里踏實。早上出門前,女兒遞上紅袖套問我,為什么要戴紅袖套啊?我說,非常時期,戴上紅袖套,老百姓需要幫助,才找得到我們。實際上,還有一個原因我沒說:成本低、網格化管理、辨識度高。
火車站人流量最大、也最危險,黨員先鋒隊負責旅客的體溫檢測。在回答關于怕不怕的問題時,隊員們異口同聲地說道:“當然會怕,但是能在這樣危難的時刻,為老百姓做事,我們覺得很幸福、很滿足。”
看著忙碌的“紅袖套”們,我的眼前浮現出“5·12”汶川特大地震、 “8·8” 九寨溝地震,在那些生命攸關的時刻,義無反顧沖在最前面,把老百姓緊緊護在身后的,依然是他們。雖然,他們還不完美,但是溫暖、良知和責任,卻永遠是“紅袖套”們的底色。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這兩天,天氣開始向好,心情卻是極致的悲慟。像一首詩中所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每天盯著全國增長的疫情走勢圖,那些鮮活的生命,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殘酷地化作一串串冰冷的數字,永遠消失在闔家團圓的日子里……我忍不住淚眼模糊。
同時,我也很擔心自己所負責轄區愈發嚴峻的疫情形勢。有的老百姓在家里待久了,吼叫著要出門。我的同事們不得不用最笨的辦法,盯死看牢,嚴防死守,喉嚨啞了,也得把群眾千方百計地規勸在家里,安安全全地待著。
有時,會有點小辛酸,尤其是看到網民們在微信上說這個春節宅在家,長得一白二胖的時候。多想對老百姓說,請你珍惜眼前的幸福,你們的厭倦,恰好是我們心心念念的奢望。這段時間,我身邊很多干部起早貪黑,都累瘦了。一個年輕人苦中作樂說:“嘿嘿,減肥成功。”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昨天,今天,一天天挨過來。全市確診數又有新增,我區新的疑似病例又排查出來了。絲毫不敢有一丁點疏忽大意,生命重于泰山。默默堅守一個信念,聽黨中央的話,聽總書記的話,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事,相信那些萬家團圓、燈火可親的日子會很快來臨。
近期陸續有企業復工,保供企業高金公司每天半夜作業,同事們不得不頂著星星出門,核查企業是否達到防疫要求,半夜踏著月色回家。看著一個個眼圈發黑的同事們,想起了基辛格曾說的那一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我的眼睛里記錄下了這個最勇敢的群體構成:鄉鎮村基層干部、機關干部、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黨員、社區工作者,還有保潔工人,小區門衛。讓我們透過“紅袖套”的疫情日記來感知他們的愛與痛,感動與淚水,反思與回望。
新橋鎮干部唐梅寫道:我的任務是為過往車輛及人員排查登記。與我一起執勤的有6個人,交警負責指揮車輛,派出所和城管人員負責核實身份及車輛信息,先鋒隊和民兵成員負責測量車內人員體溫,我負責數據信息登記。晚上,兒子佩戴上我的紅袖套,戴好口罩,拿著自己制作的防疫手抄報,讓我給他拍下了呆萌的小戰士照片。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感同身受……
種下新一輪希望
實際上,你所做的每一點,老百姓也能感知,并潛移默化受到影響。尚未復課的老師、回鄉大學生、個體戶、退休老人等,他們作為志愿者都參與了進來,成為蓬勃的力量,推動疫情防控以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事例前行。
感知春天的腳步最快的是大自然,人間一片蕭瑟,可紅的花、綠的草依然不畏疫情生長,給大地帶來生機。而滿街的“紅袖套”,也如早春的花,雖歷經料峭的春寒,依然初心不改,奔走在防疫路上。
沒有冬天不會過去,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最要緊的,還是趕快在春天里平整土地,殺蟲滅菌,種下新一輪希望。(作者系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責編/謝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