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成都之后,先要買一些蔬菜水果才行,現在很多餐館都暫停營業了,在外面吃飯也不是很放心,還是自己做飯比較安心。”2月3日,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等候登機返回成都工作的韋先生開始規劃復工后的一日三餐。
2月3日起,四川部分企業有序復工,上班族陸續返蓉,糧油菜肉等生活物資需求逐漸增加。糧油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價格等問題,備受老百姓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期,不少市民選擇一次性“囤貨”,以減少出門次數。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四川如何保障生活物資充足供應,如何確保價格平穩?
供應穩定,居民就近購買安全便捷
1月30日,在成都市武侯區十七街紅旗連鎖超市,市民王軍華買了一箱牛奶,“家里牛奶喝完了,其他東西都不缺,用完了再來買。”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這段時間延時營業,每天早上7時45分開門,晚上11時關門,“每天客流量正常,買米、奶、蛋等商品的相對較多。供應都能跟上,沒特別缺的商品。”
在盒馬鮮生建設路店,各類商品的貨架也是滿滿當當。成都盒馬總經理桑海歐表示,因蔬菜、豬肉需求強勁,近期盒馬每日為成都市民準備了100噸蔬菜、20噸豬肉。“目前備貨已經是日常的10倍,特殊時期,一定會把供應做好,盡一切努力讓貨架擺滿。”桑海歐說。
不僅是成都市,全省各市(州)都在采取措施,保障商品供應。自貢市確定了沃爾瑪、川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14家重點企業承擔節日商品供應工作;綿陽市確定100家商場、超市和流通企業承擔節日商品供應工作;阿壩州引導企業組織糧油食品、蔬菜水果、日用百貨等460多個大類、4860余個小類商品投放節日市場;內江市啟動全市13家重點流通企業和27家生活必需品企業日監測制度;瀘州市及時發布縣城區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監測快報,掌握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量與價格走勢。
不少企業也啟動了應急預案。紅旗連鎖所有門店春節期間正常營業,大部分門店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延時服務,公司三大配送中心24小時待命,保障近3100家門店商品配送;對米、面、油及方便食品等,伊藤洋華堂在原有備貨基礎上進行了儲備增加;家樂福采購部門和大倉物流加大葉菜、菇類、茄果類蔬菜等采購力度,確保商品不漲價。
“這幾天大家都不能出門,就只能來超市買些蔬菜水果、米面油放在家里備用。”1月29日,在廣漢市百倫百貨超市買東西的市民唐莉說,超市里生活必需品貨源充足,未出現缺貨現象,讓大家安心購買。
多方行動,確保東西好價格穩
2月2日凌晨3點,在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門口,滿載各類新鮮蔬菜的大小貨車正在陸續進入市場。市場蔬菜交易區內,不少蔬菜經營戶正在清理運來的蔬菜,對打包好的蔬菜進行配送,陳英便是其中一個經營戶。
此時,她正忙著將運來的白蘿卜進行打包,送到顧客指定的送貨車上。陳英是仁壽人,主要在市場做白蘿卜批發,已經做了10多年。“這些都是從遂寧過來的新鮮菜。我頭天晚上11點過來開始做批發,要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八九點鐘。”今年春節因為疫情,陳英整個春節都沒休息過。“以往每年都休息了一個星期。今年因為疫情,市場通知我們早點過來,為人民服務嘛。”
作為成都市最大的批發市場,每天大量從各地送來的蔬菜在這里集散,被送往全市大大小小的菜市場和超市。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積極對接各大采購商,“蔬菜的日交易量在2500噸左右,與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供應量明顯高于往年。”省農產品流通協會秘書長黨永斌說,“不僅要保貨源,還要保品質。目前正加大與上游產區的對接。”
保供應,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等部門也積極行動。1月30日,省農業農村廳出臺“菜八條”,以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豬肉、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不斷檔、不脫銷。省商務廳指導市(州)加強市場監測,全面摸清當地米面油、肉菜、禽蛋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庫存數量、保供時間、補貨渠道、物流運輸組織等,制定應急投放預案,確保一旦有需求,第一時間投放到商超網點。
為監測各類商品的供貨情況,省商務廳已啟動應急商品數據庫日報、防控應急物資市場供應總體情況日報、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異常波動日報、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求情況周報4類報告。“將進一步加強聯防聯控和聯保聯供,做好市場監測、預警研判工作。”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一鍵下單,“無接觸配送”送到家門口
2月8日上午,家住成都市青羊區恒大翡翠華庭的熊慧群來到小區2號門,拿到了前一天在美菜商城訂購的蔬菜。“防控期間不想出門,這樣買菜很方便。”熊慧群說,“之前朋友告訴我可以在美菜網買菜,我登錄了他們的小程序發現還挺便宜的,就買了一些肉和蔬菜。最近這種送菜服務很多,接下來我還會比較一下,哪家便宜買哪家。”
美菜商城此前主要服務餐廳和機構,近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個人和家庭服務。“我們菜品齊全,價格也穩定。如果居民收到了菜對我們的菜品或者服務不滿意,都是可以退貨的。”美菜商城相關負責人說。
“宅”在家防疫,催生出新的購物方式。以前要到現場購買物品,現在動動手指就能完成,不少居民加入了“云”購大軍。“云”上的“菜籃子”“米袋子”“藥箱子”帶來新消費場景,對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月6日,省商務廳印發通知,加大對電商企業的支持,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有效供給。“電子商務遠程交易、單獨配送,既能滿足大家生活需求,又能緩解人員聚集壓力。”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本土電商也在發揮作用。“這幾天的訂單量比平時多了50%,我們需要更多人手。”營樂淘是南充市營山縣本地電商平臺,公司總經理陳川介紹,近期平臺銷售額每天超過15萬元,“工人都是雙倍工資,要保障貨品的供應。下單后第二天上午就能送達。”
為滿足顧客“少出門”的需求,商超紛紛在線上購物下功夫。多家家樂福、舞東風、華潤萬家等商超門店,均支持線上下單配送。盒馬還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提示用戶下單之后可以與配送小哥通過電話溝通,減少面對面接觸,保障用戶和配送小哥的安全。除定時消毒殺菌外,盒馬對全部員工進行了防護措施規范培訓,上崗前需測量體溫、佩戴口罩。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還將制訂疫期靈活用工、房租減免,減稅降費、信貸和物流補貼等援企穩崗政策,指導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協助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快速布局電子商務新基礎設施,鏈接新的商業生態,進一步釋放社交、直播等電子商務新消費潛力。(本刊綜合) (責編/黃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