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高度重視糧科院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一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建成一流科研院所”目標,明確了“突出特色、聚焦需求、放大成果”的改革要求。糧科院全體職工團結一致,銳意進取,在加強黨建、正風肅紀、整合資源、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現了人員機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建立適應長遠發展的科研架構等階段性目標。
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過程中,狠抓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聚焦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一是針對部分干部“擔當意識不強、工作作風拖沓、思維觀念滯后”“學風不正”等問題,主動開展“強站位、重擔當、創佳績”教育活動,嚴格要求,整肅作風。二是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及時學習傳達中央文件精神,扎實做好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嚴厲查處違紀問題,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用實際案例警醒干部職工,明確紅線,整肅紀律,堅守安全穩定廉政底線。四是嚴肅整頓學風。弘揚科學家精神,規范科研成果署名,糾正侵占實際貢獻者權益的行為。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在全院通報個別科研項目中的敷衍塞責情況。經過整改,紀律規矩意識增強,行政管理走上正軌,運行服務效率提高,學術氛圍明顯好轉。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行業科技需求,認清形勢,摸清家底,發揮優勢,抓好頂層設計,規劃科研發展,明確了6個研究領域發展目標和科研方向,對未來7 年全院的學科發展、成果轉化、國際合作等作出系統安排,配置各研究領域的力量和資源,提供潛心科研必要條件,為長期發展打牢基礎。同時,凝煉出行業急需的重點項目,集中力量,組織攻關,爭取盡快取得突破。研究提出院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近期改革任務目標,列出時間表和路線圖,責任到人,并狠抓督辦落實。全院上下按照頂層設計奮力拼搏,形成了科研和管理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為了增強科研實力,主動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和績效激勵機制。一是鼓勵各部門根據創新任務需要,采取“一事一議”決策方式和靈活多樣選聘方式引進急需緊缺的創新人才。二是拓寬現有人才成長空間,暢通晉升渠道,縮短晉升周期,修訂晉崗辦法,轉變“四唯”傾向,按實績評價人才。2019 年共86 人得到技術崗位晉升。三是用足國家科技獎勵政策,將成果轉化純收入的70%用于獎勵直接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有效激發科研創新動力。四是打造科研人才培養基地,推進獨立招生博士后工作站和碩士學位點建設,擴大在讀博士后和聯合培養研究生規模,與高校合作創立糧科班,2019 年聯合培養研究生達40 余名。通過全方位政策激勵,人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事創業勁頭更足,人才集聚效應初步形成。
為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瓶頸,糧科院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模式,促進科研成果走向產業、走向市場。一是立足優勢加快成果轉化。利用院屬企業的獨特優勢,以“項目驅動、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為原則,延伸科研鏈條。2019 年,大力推動安全所與院屬企業東孚公司技術合作,真菌毒素檢測技術轉化取得突破,研發產品已投入市場,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二是推進實施院企合作科研項目。為了使產學研合作落到實處,調整基本科研業務費的支持方向,加大對玉米、大豆、小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力度,目前,玉米果糖應用機理研究等項目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形成了出成果出效益的良好機制,有效縮短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
為了落實國家在科技領域“放管服”的要求,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糧科院實行院所兩級扁平化管理,優化管理程序,下放管理權限,減少職責交叉,提升服務水平,減少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一是下放管理權限。嚴格落實科技部等六部委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將部分人事、資產、財務等管理權限下放到研究所,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堅守廉政底線。二是將科研人員從繁瑣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為了讓科技人員潛心科研,采取OA 網上辦公,研究所成立綜合辦公室、配備財務和行政助理等措施,減少了科研人員負擔。三是健全學術和人才評價機構。完成了院學術委員會換屆工作,聘請院士、知名專家擔任委員,院外委員超過半數,提高了學術委員會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四是提高科研項目立項質量。采取規劃引領、市場調研、企業評價等方式,提高科研服務行業的水平。五是創新科研項目考核方法。推進院所兩級聯動管理,實行“里程碑”督導考核方式,考核結果與績效、晉升等掛鉤,提高科研項目質量。通過建立合理、高效的運行機制,讓科研人員回歸本位、專注科研,營造出了公平公正激勵有效的科研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