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菊 黃 潔 羅 鳳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乳腺外科 重慶 400016)
乳腺癌作為全球范圍內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文獻[1]顯示,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已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乳腺癌的防治面臨巨大壓力。長期以來,我國乳腺專科發展不均衡、各地區乳腺癌診療水平參差不齊、廣大基層地區缺乏乳腺專科人才、我國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化的乳腺專科醫師培訓制度。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我國乳腺專科的發展、更無法滿足廣大乳腺癌患者的就醫需求,因此,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乳腺專科醫師培訓制度,全面培養乳腺專科人才,成為我國現階段乳腺專科發展的迫切需求。為促進乳腺專科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經過近3年的籌備,在借鑒國際乳腺專科醫師培訓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制定了乳腺專科醫師培訓方案。中國乳腺專科醫師“項目培訓”第一階段以模塊化的方式開展培訓工作,共設置11個培訓模塊,“專科護理”模塊是項目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模塊通過乳腺專科護理的強化和臨床實踐培訓,能讓受培訓者熟悉并掌握乳腺專科護理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操作技能要點,達到規范、合理應用乳腺專科護理理論到臨床護理技能的目的,提高乳腺專科護理的水平,促進乳腺患者的康復。本研究對乳腺專科護士進行乳腺專科護理培訓需求調查,為全國開展“乳腺專科護理培訓”提供參考依據。
2019年參與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辦,有資質承辦乳腺專科護理培訓的第一批醫院有18家,參與第一階段培訓的乳腺專科護士132名,以參與培訓的132名培訓學員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成員秉承自愿原則,并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
1.調查方法
根據乳腺專科護理培訓大綱,自行編制“乳腺專科護理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1)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來自醫院等級等;(2)乳腺專科護理培訓需求:想不想參加乳腺專科護理培訓,希望參加國內還是國外學習,希望哪種培訓方式,以及培訓內容需求的調查;(3)對本次培訓進行評價,設置開放式問答以調查對乳腺專科護理培訓的意見和建議。采用問卷星的方式填寫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132份,收回有效問卷13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此問卷通過專家評價,其內容效度為0.818。
2.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統計、χ2檢驗,以 P<0.05 或 P <0.01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參與本次調查的乳腺專科護士均來自三級甲等醫院,女性124名,男性8名;年齡24~55歲,平均(36.07±6.0)歲,詳細情況見表1。參與本次全國性調查培訓的132名學員中,護士長28名,普通護士104名。
針對“想不想參加乳腺專科護理培訓,希望參加國內還是國外學習”這個問題,有122名(92.4%)護士想參加培訓,其中62名(50.8%)希望參加國外培訓,80名(65.6%)希望參加國內培訓,有20名(16.4%)護士國內外培訓都想參加。針對“希望哪種培訓方式”,91名(74.6%)選擇面授講座加操作示范的模式,31名(25.4%)選擇網絡授課。
根據“專科護理培訓大綱內容”,課題組列出了13項大綱要求的內容供乳腺專科護士選擇,132名護士紛紛作答,其中需求最多的5個內容是:乳腺腫瘤重建手術的相關護理,乳腺患者飲食及營養,術后上肢水腫的康復護理,乳腺癌患者的隨訪體系,乳腺癌學科進展(科研)。
132名參與培訓的學員對核心能力進行自我評價,經過本次培訓,各位學員核心能力均有明顯提高,各項培訓內容均受益。護士長及普通臨床護士均認為本次乳腺專科護理培訓有助于提高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及理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對于提高健康教育能力與溝通協作能力的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1 ),普通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與溝通協作能力的提高高于護士長。(見表3)。

表3 培訓后乳腺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評分(x±s,分)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中提出,重點發展重癥監護、器官移植及腫瘤患者護理等5 類專科護士,加強專科護理崗位培訓,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發展并不迅速。而乳腺專科護士作為腫瘤專科護士培訓的下屬分支,目前行業基本屬于空白階段。國內部分醫療機構開設了乳腺疾病臨床(防治)中心,但各中心護士團隊多由外科護士或新進護士組成,且崗前一般無系統專業的培訓教育[3]。在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共同倡議和推行下,參考和借鑒了美國和歐洲的乳腺專科培訓項目,在有力的背景推動下,乳腺專科護理培訓有了合適的成長土壤。本次培訓是首次全國性有統一大綱要求的乳腺專科護理培訓,目前各省市眾多乳腺專科人才都缺乏這樣高層次的學習平臺和機會。參與乳腺專科護理培訓的132名學員來自深圳、鄭州、廣州、湖北,河南等全國各大三甲醫院的乳腺中心。132名乳腺專科護士的培訓需求結果顯示:有122名(92.4%)護士想參加培訓,其中91名(74.6%)選擇面授講座加操作示范的模式,說明乳腺專科護士學習積極性高,對自身能力提升及職業的發展有強烈的需求。參加培訓的學員思想成熟,有強烈的學習內在動力,層次較高,工作經驗豐富,絕大多數為科室的核心成員、護士長和業務骨干。醫院管理階層應該關注乳腺專科護士的職業需求,多給予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讓其更快的成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乳腺腫瘤重建手術相關護理的需求最多,這與目前乳腺專業的學科進展有關,乳腺治療除了追求治療效果之外也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乳腺重建技術的進步也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術后護理質量與手術成功率密切相關。其次,對乳腺患者飲食及營養、術后上肢水腫的康復護理、乳腺癌患者的隨訪體系、乳腺癌學科進展需求的人數也較高,這表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對乳腺癌術后康復及延續護理更加關注,也凸顯了目前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我們也應該在今后的培訓工作中繼續加強。我們應該建立一種以培訓護士為中心,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護理質量,并將培訓定位為符合乳腺照護資格的國際標準的課程[4]。
護士的核心能力是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每一位護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綜合能力[5]。專業的乳腺護理干預可以促進乳腺癌婦女的健康,但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報道和研究都很少[6]。目前雖然對護士核心能力也有較多研究報道[7][8],但仍然沒有達成全國統一的標準或者規范。 本此培訓就乳腺專科護士核心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溝通協作的能力,理論水平,臨床技能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培訓學員培訓后各項能力均有提升,其中學員自評理論水平提升得分最高。護士平常的學習多源于學校、科室及院內學習,外出學習的的機會較少,這和醫院外出學習名額限制有關系,對行業前沿進展的知識了解不夠。本次專科護理培訓的大綱由全國知名教授及護理專家編撰,授權有實力有資質的各家中心承辦,由全國知名護理專家負責質量把控,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為以后國家統一認證的乳腺專科護士培訓奠定了基礎,有助于護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乳腺專科護士不僅是照護者,更是臨床專家,在照顧患乳腺癌的及其家屬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核心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發揮積極的效果。
美國專科護理在國際上起源最早,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已經形成了規范的培訓管理體系。其突出特征是建立分層次培訓體系,建立初級和高級專科護士培訓。我國可借鑒和參考美國模式進行,根據我國國情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訓制度。本次培訓結果顯示,初級和中高級職稱不同職稱的護士對自我能力的提升,不同培訓內容的受益評分得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中高級職稱護士評分低于初級職稱護士,通過開放式問答得出,中高級職稱護士希望本次培訓大綱中加入科研培訓的內容,提升當地醫院科研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期望根據不同層級的護士水平開展分層級乳腺專科護理培訓。護士在專科和本科階段學習內容對科研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基層醫院的往往是缺乏科研的意識,層次較高的醫院也存在護士有積極性但不知從何下手的困惑,從而影響了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我中心的經驗是邀請院內及院外專家進行科研培訓;護理人員由科室護理碩士成立科研小組,秉承自愿加入,組長幫扶的模式。開展醫護“結對子”模式一對一幫扶,從科級層面重視,給予獎勵,醫生協助解決在科研方面遇到的困惑。通過這幾種方式培養護理團隊的科研意識,提升科研能力,目前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
本次乳腺專科護理培訓是全國首次大規模的乳腺專科護理培訓,可以為我國剛開始實施的乳腺專科護理培養制度提供借鑒。本次培訓我們也得出幾點思考:首先,希望能出臺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良好的政策引導是保證本培訓項目能做得更好更完善的基石;同時,本次調查存在樣本量小的不足之處,數據的結果可能存在局限性;應盡快出臺分層級培訓計劃,滿足不同層次護士的需要;“小班化”密集培訓,“零距離”交流培訓的模式雖然使培訓效果更好,但是也限制了參與人數,無法讓更多的人員參與其中,我們希望培訓的學員能發揮地區帶動作用,發揮出最佳的效果。雖然有統一的培訓大綱,但是不同承辦基地對大綱解讀可能存在差異,正在編撰的全國統一制式的教材和網上課程正在籌備中,希望能早日面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