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鳴杰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小樓中學 廣東廣州 511380)
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名著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對學生吸收知識、發展綜合能力有推動作用,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并看到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優勢,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高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閱讀過程更加高效、順利。
部分初中學生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常常感到艱難無趣,因此總是很難堅持把一本書讀完。要知道,興趣是推動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的源動力,在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創建趣味思維導圖,為學生展示名著的內容梗概、作者信息等,或者加入一些與書本相關的趣味化內容,比如,閱讀《西游記》一書時,教師可以選擇書本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為學生加以展示,如車遲國斗法、三借芭蕉扇、盤絲洞斗妖等,促使學生能在閱讀前吸收了解,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對名著的探究興趣[1]。
思維導圖就像一張知識大網,能夠清晰地展示出內容梗概,使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深化理解能力。對于名著閱讀活動而言,教師有效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一些思考問題,使其帶著問題開展讀書活動,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重難點,加強對閱讀內容的吸收理解度。以《魯濱遜漂流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巧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通過開展閱讀活動,說一說你了解到了什么?魯濱遜在孤島上是怎樣活下來的?他是怎樣和野人斗爭的?是怎么救下星期五的?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拋出一些能夠體現知識梗概的問題,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找到問題答案,從而提升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能力。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引導初中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記錄,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出整本書的信息內容,這樣一來,在閱讀之后,學生對名著中的一些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細節信息等都會有更深的記憶[2]。思維導圖是一份可以存留的知識清單,只要我們想要回顧,便可以隨時拿出來進行鞏固記憶。否則,若只是一味地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知識的記憶會逐漸模糊,這樣的讀書活動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因此,幫助學生制定清晰的思維導圖,促使其根據所讀到的內容進行知識梳理,有助于他們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進而全面提升文學素養。
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在豐富的閱讀學習活動中,我了解到,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力并不是很濃厚,當他們面對一本未知的書籍時,在看到其“厚度”和“頁數”后,常常會感到艱難,難以迸發堅持閱讀的動力,這種情況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書籍信息了解甚少,或對長篇故事感到閱讀壓力,也沒有感受到書籍中能夠吸引其閱讀的“點”,所以會產生閱讀抗拒感。為了優化閱讀效果,激發其讀書積極性,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做好備課,并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做好書籍信息的歸納梳理工作,對相關章節有一個大致把握,再在閱讀時填充具體內容,當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傳遞出的相關內容找到自己的探究興趣時,便能產生閱讀動力。
比如,讀到《名人傳》這本書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章節內容,為其展示如下信息:此書為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其中包括《貝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貝多芬》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棄音樂的故事,在貝多芬的不懈堅持下,最終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其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3]。《米開朗琪羅傳》中講述了米開朗琪羅的遭遇悲慘,但是即便境遇艱難,他仍然堅持雕塑,最終創造出了大量優秀作品,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征。此外,還可以擴充一些與人物相關的知識信息和其藝術作品,使學生能夠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儲備,諸如此類的梗概信息介紹,能夠增強學生對書籍的感知度,也更容易使學生產生閱讀探究興趣。
一本書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豐富多彩,人物也各具特色,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使其高效掌握名著中所傳遞出來的文化知識和人物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巧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做好文學信息的梳理,有效歸納書本中的人物信息、文學現象、人文現象,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文化素養。
以《水滸傳》這本書為例,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對其中的一些人物進行整理歸納,比如,其中三位女英雄及其綽號: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魯智深,綽號花和尚;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燕青,綽號浪子;聰明機靈,知恩圖報、忠心耿耿。其中,英雄好漢們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重友情,講義氣。此外,《水滸傳》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細碎的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加以整理,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增強對閱讀內容的了解,同時全面提升其文化素養。
又如,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思維導圖模板,對其中的知識內容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感悟進行記錄[4]。以書本中的人物信息梳理為例,其中包括湯姆·索亞、哈克貝利·費恩、波莉姨媽、莫夫·波特、貝琪·撒切爾、喬伊·哈波、印江·喬伊等人物,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生活背景、性格習慣等。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記錄,能有效幫助學生梳理邏輯,提高學生對不同人物關系、故事的記憶率[5]。
我們在寫作時,需要一個大的知識框架來支撐,然后再慢慢填充具體內容,使文章變得有血有肉。而在進行名著閱讀時,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輔助讀書,則是一個反向過程,需要我們對書本內容的框架進行“抽取”,提煉閱讀內容中的關鍵信息,從而加強對書籍內容的認知,有效提升閱讀效率。
比如,讀《駱駝祥子》時,可以以主人公“祥子”為軸中心,制作人物關系網,具體圖示關系可以如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駱駝祥子》這本書中,“祥子”是中心人物,當我們通過閱讀,理清了人物關系后,可以再對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之間發生的主要故事進行簡單填充。如祥子:身材高大、年輕力壯、善良純樸,熱愛勞動、注重信用、講義氣,有小生產者所共同的積極進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虎妞:人和車廠廠主劉四爺的女兒,長得虎頭虎腦,性格大膽潑辣,辦事爽快利落、貪吃懶惰、好逸惡勞,市儈氣很濃。小福子:善良美好、命運悲苦,是祥子喜歡的人。在閱讀期間,學生可以對自己掌握的信息加以記錄,然后在閱讀結束后,對所有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制作思維導圖,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效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在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同時還要使其了解一些制作思維導圖的方法,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吸收先進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活動方案,使學生能在讀書過程中制作出清晰的邏輯思維導圖,并吸收其中的知識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將制作好的思維導圖保存下來,以便于回顧閱讀內容時,能夠清晰地了解所讀書籍中傳遞出的情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