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東祥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宣傳教育信息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數據已成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近年來由于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構漸漸意識到對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在機構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大數據技術配套的非常熱門的一項工具,數據中臺的建設及應用日益得到推崇,一方面原因是數據中臺在數據驅動業務的發展理念上符合當下信息化發展潮流,另一方面重要原因是數據中臺這套模型在國內大型電商企業中已經發揮出巨大的應用價值。
數據中臺從機構的整體業務層面出發,通過統一標準構建數據應用程序接口,利用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采集、計算、存儲、加工并封裝成公共的數據產品或服務,使得數據響應前臺業務的速度更敏捷,為數據產生價值提供了橋梁。數據中臺將機構所有的數據以接口形式匯聚到數據中臺,每個數據應用均從數據中臺獲取數據,實現數據匯聚、承上啟下。同時,數據中臺的建設策略不是僅僅停留在檢索和清洗數據層面,而是關注于機構整體數據戰略甚至發展戰略,并為其提供更有力支撐。
黨的十九大對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根據方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建成立,后續各地陸續啟動并推進市場監管機構改革。自國家到地方層面的新一輪市場監管機構改革,旨在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打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統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制度體系,履行政府市場監管的基本職責,形成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促進市場繁榮發展。
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市場監管機構也面臨著多方面挑戰。一是新機構組織架構復雜,需要整合優化。在由各級政府因地制宜推動開展的市場監管機構改革工作中,不同地域、不同層級的市場監管部門在職能劃分、管理模式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差異。原來分屬流通領域的工商監管、生產領域的質量監管、生產和流通領域的食品和藥品監管、價格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等六大市場監管職能部門歸一后,優化組織架構、構建管理體系、整合人員隊伍等都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二是原有業務內容眾多,需要梳理融合。市場監管機構改革之后,原來分散在不同機構但存在關聯性的業務內容均面臨著流程再造或整合優化,特別是對復用程度較高的數據資源還需要梳理與對接。來自不同機構的工作人員也需要掌握原有不同部門的法律法規、業務工作內容,建設規范的知識庫并按照統一標準開展人員培訓教育的需求強烈。三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和能力需要整合優化。市場監管機構改革前,各原機構都有一定的信息化工作基礎,都運行著保障業務工作開展的業務系統。不同機構的業務系統在不同時期由不同團隊開發完成,參考著不同的標準生產各自的數據,這就形成了多個煙囪式信息系統及數據孤島,不同的項目均圍繞各自的門戶、身份、數據的孤島式建設模式和管理運維方式也不符合當下市場監管工作的整體要求,對這些相互獨立的業務系統實施整合優化、對系統數據開展共享利用變得非常必要。因此,利用數據中臺理念及技術推動市場監管統一規劃、機制創新、業務整合,讓數據成為賦能工作、提升市場監管工作水平的工具,成為了勢在必行的任務。
從最初建立服務于獨立業務的數據庫,到加強數據應用與統計分析,再到建設數據中臺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助推業務工作開展,數據資源對于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價值及作用越來越大。選擇數據中臺就是選擇了戰略高地,通過從機構部門設置、人員配套等方面入手對內部架構進行整合,打造基于數據中臺管理思維的組織形式,開發應用相匹配的支撐產品和工作方法。在市場監管工作中運用數據中臺的核心目標是圍繞業務應用,利用數據資源開展治理、助推服務,通過建設、應用和優化的循環過程,將取之于業務的數據資源最終用之于業務效率提升。數據中臺對市場監管工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樹立利用數據服務業務發展的理念。數據中臺對于業務最顯著的價值就是提高響應能力、加速數據轉變為價值。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機構都希望能夠依靠數據支撐來保障管理運營工作,更希望構建數據驅動業務的發展模式。所以通過數據中臺將市場監管工作產生的數據轉變為一個個應用數據服務,繼續靈活參與到業務應用的過程中改變和驅動業務行為,能夠推進市場監管工作從業務數據化到數據業務化的轉變。
二是規范頂層設計與標準規范。在政務信息化、數據共享開放、一網通辦等政務信息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政務服務的流程和數據能不能打通部門隔閡,首先取決于是否采用了統一設計以及標準規范。借助數據中臺建設應用的過程,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對現有的網絡、計算、存儲等應用支撐基礎資源的整合,實現對底層基礎設施的標準化。通過對原有業務內容、信息系統、數據資源的梳理,形成適應機構信息化發展需要的數據資產和數據服務目錄。通過對原有技術支撐團隊的角色轉變和配置優化,實現在支撐保障能力、協作服務能力方面的提升。
三是建立市場監管大數據深入挖掘利用體系。市場監管大數據涉及領域較廣、涉及門類較多,在數據有效融合后如何深入挖掘與利用,就成為一個非常挑戰的課題。依托數據中臺提供的數據應用能力(數據建模能力、認知挖掘能力、智能分析能力),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有效的深入利用,從而有效輔助例如事件追溯、全息分析、相似案例等業務“微”應用的持續孵化,真正讓市場監管大數據的價值不斷提升,做到“數據賦能、技術賦能、業務賦能、創意賦能”。
四是降低管理維護重復數據帶來的成本浪費。機構改革前各單位在業務系統建設過程中都是遵循各自的標準和方法,業務系統間的孤島現象會帶來大量管理和運維方面的成本。對于相同屬性的數據,在不同單位的業務系統中所關注的數據指標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建設數據中臺讓各個跨域的業務遵循統一標準,能夠讓不同標準下生產出的分散數據成為統一為業務產生價值的數據資產,讓數據回歸并重用到不同業務服務中,最大程度避免重復數據抽取和維護帶來的成本浪費。推進數據匯聚、數據治理和數據資產化、服務化,進而為政務應用提供源源不絕的數據動力。
五是促進業務工作與信息化工作融合發展。在傳統業務系統建設過程中,建設方式往往采用項目式的建設模型,一旦項目結束或項目團隊解散,在面對業務提出需求時往往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這時項目式的建設模型反倒成為了事實上穩定但應用中機械僵化的一種限制。使用這種方式建設和應用的業務系統,它所積累起來的建設應用模型因與其他模型相互割裂,當它離開歷史舞臺時自然便失去了自身長期積累和沉淀下來的知識延續和傳遞的可能。利用數據中臺對數據創新應用,打造能最大限度的規范數據的格式、接入、調用方式的服務平臺,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而不是從零基礎開始平地起高樓。數據中臺每發布一個新的數據接口選項,凡是涉及同類模型的需求都可以直接快速調用,而數據中臺同時也新增了一種服務能力,這降低了信息化開發和數據準備的成本,便于上層應用規范化,也更利于數據知識的傳承和推廣。
一是推動市場監管工作向數字化轉型。以往的信息化建設中基本都是以技術手段來規范或推動業務應用為思路,建設應用過程中往往責任邊界劃分清晰,信息化部門根據匯總到的業務需求負責后臺建設,業務部門負責前臺應用。數據中臺建設應用則是由技術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熟悉前臺業務和流程的業務部門工作人員充分激活和釋放前臺需求,信息化部門配備培養一批熟悉前臺業務和流程的數據專家,配合前臺業務部門建設和支撐好數據中臺。來自不同部門、扮演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員之間緊密協作,共同作為數據中臺建設應用的決策和支持力量,提升數據應用效能,實現利用數據賦能業務的目標。
二是更好地服務市場監管和政務服務工作。借助數據中臺數據運營能力提升 “互聯網+監管”效能,落實簡政放權相關政策要求,實現政府服務清單、權利清單、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支持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借助數據中臺數據服務能力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基于市場監管數據資產的各類便民服務。基于數據中臺的支撐和服務能力,對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營商環境管理平臺、便民服務平臺等信息化平臺進行整合優化,通過數據中臺和業務平臺的深度融合,快速響應諸如一窗通辦、一碼通辦、一站辦好、秒辦秒批等對信息化系統和數據保障能力要求較高的新型服務場景的要求。
三是創新業務思維精細化開展市場監管。借助數據中臺匯聚各部門所需數據,形成數據資產的統一管理,利用數據中臺對數據分析管理能力,綜合運用數據資產構建隨取隨用的衍生數據服務,實現市場準入、綜合執法、食品藥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市場監管工作的精準監督和精準化治理,從模糊治理方式轉向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方式,助力產業架構調整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