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艷
關鍵詞:財政扶貧資金? 績效? 因素? 對策
財政扶貧資金主要是指政府部門為了幫助貧困人口脫離貧困而投入的專項資金,它屬于無償分配并且具有極強的政策導向性。績效主要是指某一事項的成績、效率和效果,財政扶貧資金績效主要是指國家和政府部門在幫助貧困地區和人口脫貧過程中所支出的資金與脫貧成效的比照,也可以簡化為財政扶貧資金的投入產出比。
對于財政扶貧資金來說,在對其使用績效評價過程中適用的主要理論有三:一是公共產品理論,即貧困地區產生貧困現象的根源是公共資源的缺乏,因此需要政府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產品;二是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即納爾遜認為人口的快速增長會抑制人均收入的提高速度,這被稱為低水平均衡陷阱,要想走出這個陷阱,必須加大資本投入,以使得投資和產出的增長高于人口的增長;三是新公共管理理論,即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部門也應當引入競爭機制,以激發其工作效率以及執行率,這將會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評價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來最大限度發揮其資金使用效率。
(一)統籌規劃環節存在的影響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因素
一是在扶貧對象精準識別以及致貧原因診斷方面存在不足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產生了不利影響。貧困具有多維性、復雜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因此在實施扶貧的過程中,如何能夠實現對扶貧對象及其致貧原因的精準識別和診斷既是難點,同時也是保障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關鍵。雖然目前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提高對扶貧對象確定的精準性,但是從實踐來看,仍然存在財政扶貧資金和項目“扶農”多于“扶貧”的現象,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效果差。
二是受扶貧項目可行性論證不充分以及與當地實際結合不緊密因素的影響導致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較低。在實施扶貧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存在沒有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對扶貧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而倉促上報扶貧項目,在獲得上級財政扶貧資金之后因項目難以實施而不得不臨時申請調整扶貧項目內容,改變扶貧資金的原有用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貧資金的使用績效。
(二)實際執行使用環節存在的影響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因素
在財政扶貧資金的實際執行使用環節,監督力度強弱是影響其績效的關鍵因素。當前在扶貧過程中,對于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的監督存在兩方面的漏洞:一方面是采用的是“報賬制”的監管方式弱化了監督強度,即主要核對發票金額以及驗收表格等基礎資料的準確性,而不對支出的賬單類別與扶貧建設項目的工程內容進行核對,也難以實現對每個項目的實地查驗以及進行專業的鑒定和鑒別,從而容易出現發票的開票內容與項目建設內容存在不一致的部分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績效監督力度;另一方面則是在扶貧項目竣工驗收方面的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審計監督難以對其真實性進行辨別,導致項目實施效果未達預期的問題,影響了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績效。
(三)績效評價環節存在的影響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因素
績效評價是對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及使用效果的具體衡量和認定,因此其評價指標以及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將會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產生導向性的影響。在實務中,雖然不同地方政府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上來看,仍然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評價的短期性問題,即對于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評價是需要根據扶貧項目來對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產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評估和衡量的,這是一個較長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的效果,然而在實務中對于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評價更多關注的資金使用當年的績效,而沒有關注后續長效的脫貧情況,導致績效評價具有短期性。
(一)加強對財政扶貧資金的統籌規劃
要從加強對財政扶貧資金統籌規劃因素入手來提升其資金績效,關鍵要從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是要重視與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緊密聯系,以及時掌握當地貧困人員的具體情況,從而實現扶貧對象的精準確定;另一方面是將扶貧與扶志結合起來,根據致貧原因精準確定扶貧對象,即不僅要從縣、鄉、村各個級別重視貧困戶的教育扶志和思想幫扶工作,將扶貧與扶志結合起來,使其具有主動脫貧的意識并積極主動參與到扶貧工作中。
(二)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對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的動態監督
大數據技術具有高效、快捷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因此將其與提高財政扶貧資金的實際使用過程結合起來,能夠對其實現動態監督,從而提升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在實務中要想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需從以下步驟實施:第一是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貧困信息數據的整合平臺,并將扶貧對象的詳細信息、扶貧項目的類別、名稱以及進度等信息數據在經過相關責任人審核后納入該信息化平臺;第二是由基層扶貧工作人員將財政扶貧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按固定的時間點在平臺內錄入填報,并經主要負責人審核上報;第三是由信息化平臺的相關使用者根據管理需要實時、快速的從平臺獲取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信息,進行分析找出異常,并根據異常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實地查驗,必要時可會同專業人員進行鑒定和鑒別,提高監督強度和效率。
(三)對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進行優化
要有效消除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的短期性,需要對其評價工作進行優化,具體可從四個角度入手:一是嘗試探索實施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預算,以實現對資金使用的績效導向作用;二是對財政扶貧資金的績效評價指標及其內容進行優化,提升其科學性與可操作性;三是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評價主體和客體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四是要實質建立和落實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長效跟蹤機制,及時反饋跟蹤結果并落實具體責任人,杜絕扶貧短期性問題。
財政扶貧資金績效是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總結了影響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主要因素基礎上,從三個角度提出了具體的提升對策和建議,以期能夠對提升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朱良華.大數據背景下提高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策略研究——基于廣西的考察分析[J].財政監督,2019.06.
[2]郭曉吟.扶貧資金績效提升問題研究——以P市開發區為例[D].鄭州大學,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