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關鍵詞:新三板? 股權轉讓? 增值稅探析
當前,全國性統一明確的股權轉讓增值稅政策缺失,針對“新三板”股權交易的稅收政策處于空白狀態。各地稅務機關在處理新三板股權轉讓行為是否繳納增值稅不盡相同,使納稅人在判斷該轉讓行為是否涉稅時形成很大的困擾。比如,某省國家稅務居在處理新三板股權轉讓行為時,認定其應該繳納增值稅;而某市稅務局則在全國性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交易平臺中納入了“新三板”市場,現階段的做市交易和協議轉讓在流動性上是不同的,因國家稅務總局缺乏相關明確規定,現階段將其視為股權轉讓而不需要繳納增值稅。
新三板企業股權不屬于有價證券,新三板企業屬于非上市公司,轉讓新三板企業股權不屬于金融商品轉讓行為,不屬于增值稅征收范圍,不征收增值稅。針對轉讓新三板股份是否征收增值稅,可從兩個方面來具體分析:
(一)是否屬于增值稅征收范圍
新三板企業股權是否屬于有價證券是判斷新三板企業股權轉讓時是否需要繳納增值稅的關鍵依據,當判定其不屬于有價證券時則企業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反之企業則需要交納增值稅。
根據目前的稅收法規規定,金融商品轉讓主要包含轉讓有價證券(上市公司股票和限售股股票)、外匯、非貨幣期貨及其他金融商品(信托、基金、理財類資產管理產品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的所有權。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相關規定中,明確為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經國務院批準后設立),而非上市公眾公司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相關規定中則被明確為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
(二)國發〔2013〕49號文稅收法效力分析
市場建設中涉及的稅收政策在原則上應該對比上市公司投資者的稅收政策處理(國務院在2013年頒布)。根據國家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適用上述決定規定。
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的相關規定,根據法律的規定來開展稅收的停征、開征、退稅、免收、減稅及補稅等工作,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都不能夠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來開展上述相關工作,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而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一)是否有利于“新三板”市場發展
對新三板股權轉讓行為征收增值稅,對市場的發展具有雙面性:一方面能夠促進股權交易的監管,另一方面新三板交易的積極性將隨著股權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顯著削弱,這對于新三板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和持續完善是非常不利的。
(二)是否有利于“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的提升
稅法列示的轉讓的有價證券中的股票,具有較高的流動性,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在“新三板”股權交易流動性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征收增值稅,將不利于提升“新三板”股權交易的流動性。
(三)“新三板”股權轉讓的方式
做市轉讓、協議轉讓和集合競價是“新三板”股權轉讓的三種主要方式,當采用做市轉讓和集合競價方式時,做市商的交易成本將因為較低的新三板股權交易流動性而顯著提升,因此取得庫存股權的價格或折價率將成為做市商的主要關注事宜,這與深交所和上交所做市交易存在著明顯區別;協議轉讓方式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相同。因此,“新三板”股權轉讓征收增值稅,將顯著增加了股權交易的成本,影響“新三板”交易的積極性,因此,從新三板股份轉讓征收增值稅對“新三板”的影響來看,目前,新三板股權交易流動性較低,不具備金融商品轉讓的特征,不宜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股權轉讓征收增值稅。
參考文獻
[1]李華,韓業雪.新三板涉稅問題須厘清[J].法人,2015(8):76-78.
[2]陳愛華.個人轉讓新三板股票的財稅處理——基于財稅[2018]137號文的幾點認識[J].財務與會計,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