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劉軍
【摘 要】微信不“微”。將微信與班級德育相融合,借力微信平臺,搭建家校多方互動參與的德育橋梁,傳播正能量,強化學生思想干預與引領,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格,提升德育素養。
【關鍵詞】小學;班級德育;微信平臺
微信作為社交平臺,在班級德育中的融入,開啟了全新的德育教學模式。微信平臺,最突出的功能是群體性、即時性、共享性、可視性,利用微信群,對接微信公眾號,實現家校多方互通共融,為深化德育工作,提升班級德育成效創造有利條件。
一、借力微信平臺,創建班級德育互通橋梁
當下,微信的應用非常廣泛。在班級德育工作中,借助于微信群平臺,實現學校教師、家庭家長間的互動互通,更好的營造班級德育環境。利用微信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況等信息,以最及時的方式推送給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生活情況。家長也可以通過微信群,與班主任展開溝通,化解學生成長難題。班級微信群的創建,實現了班主任與各任課教師、學生家長間的無縫溝通。需要強調的是,考慮到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間的溝通需要,利用“發起群聊”方式,單獨構建交流群,再以邀請學生家長的方式,以掃碼加入微信群。這樣就可以實現“群主”與群成員之間“私聊”通話,確保班主任、教師、家長間的“一對一”互通。對微信公眾號的創建,充分發揮微信社交功能,結合班級德育需要,班主任和教師結合學生道德養成,編寫特定的文字、圖文、語音、視頻等文本,以公眾號方式向班級家長進行推送,介紹家庭教育、學生成長、德育案例、德育講座等知識,讓家長能夠從中認識和學習德育方法,參與班級德育活動,分享德育成果,讓公眾號成為銜接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另外,微信平臺與校訊通、家長QQ群等網絡的銜接,實現“互聯網+德育”班級網絡化德育環境的構建,拓寬了學校、班級、家長、社會多方互動渠道,也更好的實現多方合作與互通,突破德育“圍墻”,讓學生德育從課堂走向課外。
二、依托微信平臺,創新班級德育工作
對微信平臺的開發與利用,班主任要充分梳理、分析當下班級德育工作需要,創新班級德育方式。第一,搭建家長在線學習課堂。對于學生家長,也要發揮其在學生成長、道德養成中的積極作用。一些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對班級德育工作參與不積極。利用班級微信群、公眾號、校園網討論區、班級家長QQ群等平臺,為家長搭建在線式德育課堂。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登錄和觀看各類教育故事、教子方法、視頻講座、育兒經驗等,從中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同時,家長還可以結合學生道德教育中的問題,以在線答疑方式,將問題反饋給班主任、教師,由多方參與共同討論有效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學習品質、高尚道德、情操的發展。第二,成立家委會微信工作室。針對班級德育關注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微信,以家委會方式參與德育工作討論。如每月設定具體的德育議事話題,由家委會成員參與,對相關話題進行討論,發表各自的想法、建議,增強班級家委會對德育工作的支持,也更好的促進家校共育。家委會對班級德育工作的參與,更好的將德育策略,推送班級學生家長,贏得家長對班級德育工作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第三,組織開展微信家長會。微信幾乎每個學生家長都有,通過微信群,定期開展網上家長會。班主任結合本學段學生工作情況,向家長們匯報總體情況,設置幾個討論話題,聽取家長的想法和建議。在微信家長會上,需要做到相關討論秩序的設定。通常,圍繞某一話題,設置兩個環節。一是拋出議題,啟發討論;二是針對家長、教師討論,展開答疑。如關于學生學習責任心缺失話題,組織微信家長會,班主任提前錄制8分鐘的話題視頻,主要介紹學習責任心表現,學習責任心形成機制,缺失原因分析等內容。家長們通過觀看,對拋出的議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很多家長都圍繞議題各抒己見,最后整理各方意見,形成結論,來強化學生學習責任心。第四,成立微信心理咨詢室。將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納入到微信平臺上,便于家長了解學生的心理傾向,有的放矢地展開心理疏導。微信心理咨詢室,其形式是邀請學校心理學教師參與,由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共同組成群組,對班級學生心理狀況,個別學生心理現象展開討論,讓家長關注和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更好的了解學生心理困惑。
三、注重學生德育思想的干預,傳播正能量
班級德育工作,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學生情緒動態,做到早預防、早干預。當下,互聯網上的信息蕪雜,小學生缺乏應有的信息甄別能力。面對不同的思潮、想法,班主任要用正能量、積極向上的信息,來幫助學生辨明是非,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如一些小學生存在追星現象,將一些偶像明星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班主任可以收集關于明星的資料,從中提煉正能量信息。如某明星參加慈善捐款,某明星資助失學兒童。通過正向引導,讓學生理解以善為美。同樣,對一些明星不當言行的收集,如圍繞某明星與粉絲打架,展開討論,讓學生理解能夠從明星身上學習什么,應該如何理性追星。班主任是班級德育工作的引領者,更是傳播正能量的“旗手”。在微信群及微信平臺上,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思想、心理傾向,布置相關德育實踐活動。如“法治社會,我該如何做”活動,讓學生自主去收集相關信息,開展調查活動,了解如何做到遵紀守法。通過學生的調研實踐,將學生自己的調查結果,所思所感寫出文字,拍成圖片,分享到微信平臺上。班主任對學生的實踐表現進行評價、指導,對做得好的,要給予鼓勵,對存在的不足,要提出指導意見。如對于“扶老人會被訛詐,所以就不要扶”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正面、反面展開思考,從中內化正能量,積極踐行正能量。
總之,班級德育要細致,要落實。班主任及各位教師,要積極做好自我言行的規范,為學生提供榜樣和示范。加強自身德育素養學習,做到言行一致,共同促進班風、學風建設。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南山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