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貝商學院
當會員制營銷再次成為門店破局的不二選擇時,對多數人而言,將面臨非常棘手的問題:各業同行都在搞會員制,自己如何跟上趨勢?
如果你也在重點思考自己的會員制體系,那么請記住:用7步打造持續盈利的會員體系。
有人說做會員制營銷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提升門店業績。
這種描述方式顯然太籠統,不夠精準。
怎樣才能讓門店業績提升?讀下公式:業績=客量×客單×回頭次數。那么,你要通過會員體系的打造,重點作用于哪個因素上面呢?
如果你想提升客量,那么接下來要設計的體系應該是引流型會員方案;如果你想提升回頭次數,那么我們就設計增強用戶黏性的會員方案,即黏性型會員方案;如果你想提升客單,那我們就針對相對滯銷的高額商品,制定專屬的會員體系,即盈利型會員方案。
目的不一樣,你的會員體系一定不一樣,大家不要單純地以為會員卡就是折扣、積分、儲值,你的會員方案一定是要為你實現明確的目的。在匹配后續具體方案的時候,針對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做引流型會員方案,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做黏性型會員方案,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做盈利型會員方案,這些都存在密切關系。如果我們在設計初期就沒有明確會員制的目的,你又該從哪些維度去評估效果的好壞呢?
會員經濟的本質,是人對歸屬感的需求,不同類型的會員,要給他們一個符合歸屬感的稱謂。
從起名的優先級來看,首先要關注的是歸屬屬性,其次是尊貴屬性,然后是區分屬性。
歸屬屬性,比如小米的會員,稱之為“米粉”,豆瓣的核心用戶,稱之為“豆粉”。這有點像娛樂明星的粉絲名稱,比如陳赫的粉絲叫“薄荷糖”,馬天宇的粉絲叫“羽毛”,易烊千璽的粉絲叫“千紙鶴”,李宇春的粉絲叫“玉米”。
尊貴屬性的實例有,京東的plus會員,網易的超級會員,還有各種至尊會員、鉆石會員,等等。區分屬性,指的是你有多個會員級別,要彼此作區分,有些是按高中低劃分的,例如初級會員、中級會員、高級會員;有些是按顏色,如黑卡、紅卡,等等。
設置會員門檻首選方案是付費,把會員資格明碼標價,顧客付費之后才能獲得對應的特權。以前,消費者被寵壞了,入會不但免費,商家還要給消費補貼,但最近兩年,付費會員越來越多,京東的plus會員148元一年,各大視頻網站也相繼推出了包月包年的會員。愛奇藝和騰訊會員,甚至還要按服務內容再做細分,你是看電影的會員,還是看體育比賽的會員,都是單獨付費開通的。
當你的會員門檻是付費入會,那么會員制就會成為你另外一個盈利點。美國Costco超市,靠自己主營的商品銷售,利潤可能剛剛維持自己的成本,甚至經常出現虧本的情況,人家的利潤來源主要是會員費。
這種趨勢要求實體門店進行更多思維層面的轉變,以前我們是產品思維,即想辦法把主營產品賣好,從中賺取差價,形成利潤。但現在,不僅同質化競爭那么嚴重,還要擔心互聯網巨頭打著新零售的旗號大搞價格屠殺,靠產品利潤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大家肯定會擔心:免費辦卡顧客都愛搭不理,付費辦卡有人辦嗎?
這個問題,就需要依靠后面的步驟來解決,我們要在會員權益、會員能得到的價值上面花些心思,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顧客自然愿意買單。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從產品經營轉型到會員經營,因為想讓產品變得物超所值,太難了,但我們可以讓會員方案變得特別誘人。
在設置會員權益的時候,建議大家先讀懂人性的弱點,如傲慢、妒忌心、貪婪、虛榮、懶惰等,針對這些性格弱點提供權益方案,會更容易奏效。
例如,我們常見的打折、充值贈送,這都屬于迎合人們貪婪的本性,愛占小便宜。你要想跟別人不一樣,就可以從其他人性弱點上考慮。
比如,對于傲慢,我們可以投其所好,給他優先權,不用排隊,綠色通道,這些稱之為尊貴特權的,都是一樣的性質。比如會員日,又是另外一種特權,德克士每月8日、18日、28日,只有會員可以參與“+1元買一送一”的活動。有些大牌服裝,一年四季不打折,會員日的時候只有會員可以享受5折。跟普通顧客差異越大,這個會員特權就越值錢。
所以,在這一部分,大家一定要重點考慮軟性服務、稀缺資格等方面的設計。
這是在會員特權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顧客不愿意付費辦會員的重要步驟。
一家化妝品店,發行39元的會員卡,持卡的顧客享受VIP特權,然后,送京東專柜98元的面膜一盒,再送40元代金券。顧客花39元,可以得到一盒98元的面膜,然后還獲得了等值的消費抵用券。這個代金券和贈品,就是回本機制,讓客戶快速打消入會費的顧慮。
德克士的得意卡,100元辦卡,送你免費食品、抵用券等,加起來價值超過700多元,這也是從賬面上解決顧客回本的問題。就連做衛浴建材的商家也做出了很有意思的回本方案:100元辦卡,現場送一臺1680元的空氣凈化器,店內購物享受7折特權。還有一個主營酸菜魚的餐飲店,充值1000元,這1000元儲值可在店內消費不說,另外贈送一床蠶絲被和一個電火鍋,加起來也超過1000元,另外再送1000斤的魚免費吃。
這些都是為了解決入會費的回本問題,目的是讓顧客覺得,今天辦卡之后,我立馬能把花出去的錢省回來。如果你想參考上述案例,設置可以讓顧客感覺回本的贈品方案,這里有個原則,贈品的成本要可控,質量和價值認同度要強,千萬別耍心機,隨便弄個雜牌的電飯鍋,吹噓價值幾千元,顧客都是很精明的。再不然,贈品方案可與店里的業務相關,這樣更好一些。
再舉一個例子,一家洗車行,推出打蠟美容卡,299元,送1次200元的打蠟,外加7次39元的洗車,這兩項加起來將近500元,但因為是店里的產品和服務,成本可控,照樣解決了回本問題。
有了上面的會員特權和回本機制之后,基本上你的會員方案就更容易讓顧客接受了。但是這還不夠,一個好的會員體系,一定是為了讓顧客長期多次消費的,回頭率靠什么刺激?
所以,第六步,就是黏性機制,我們要在會員方案里面,事先預留黏性規則。
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洗車行的打蠟美容會員卡,他送的7次洗車,除了回本屬性外,是不是意味著顧客確定還有7次回頭的機會?酸菜魚店家送的1000斤魚免費吃,是不是意味著顧客會更頻繁地來這家店吃魚?德克士的免費券、現金抵用券,不也是讓顧客重復消費嗎?
因此,黏性機制就是能夠直接刺激顧客多次到店的方案。母嬰店辦會員,送你一年四季12套兒童服裝,平均每個月都可以到店領一套,在你去領免費服裝的同時,必然增加了連帶消費的機會。相信各位老板們這么多年的實體經營,早已具備成交能力,只要老顧客能回頭,業績一定不會差。
最后一步,裂變機制讓有能力、有意愿推薦新人到店的老顧客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
前兩年打車軟件做推廣的時候,給消費者的電子券是什么樣的?分享給朋友一張打車券,朋友打車之后,自己會額外獲得一張打車券。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一家電子信箱服務商,就封閉了用戶自己注冊郵箱的通道,你想擁有這個郵箱,得有老會員的邀請碼,企業給老會員每人少量的邀請資格,老會員們別提多得意了。
這幾年春節支付寶集五福,大家都玩過吧?少量擁有敬業福的人,你有沒有感覺他們特別“嘚瑟”?后面又增加了沾福氣的卡,這些都是裂變機制的應用。
稀缺性讓老顧客內心得到滿足,而裂變帶給新老雙方的價值,又是他們主動參與的原動力。
會員裂變機制,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買方、賣方和投資方。
我們用前面6個步驟,打造一個讓買方感覺更容易買的會員方案;然后在第七個步驟,設置裂變機制,找到更多愿意幫你賣這個讓人感覺更容易買的會員方案的人。
拿化妝品店39元會員卡為例,顧客花39元辦卡,可以獲得VIP特權、獲贈價值98元的京東專柜面膜一盒和40元代金券。是不是集合了特權、回本和黏性?讓顧客感覺辦這個卡物超所值,辦卡的難度自然就降低了。
這個基礎的39元會員方案,就是“買方”階段。然后,設置一個399元的會員方案,享有VIP特權,包含10個39元的會員資格,再送400元代金券。這10個39元的會員資格,只要顧客介紹新人成功激活,一共可以獲得390元的入會費,另外,店方對那些成功激活10個會員的人,再額外獎勵200元現金。1個399元的會員,就有可能幫你裂變10個39元的會員。這個399元的會員方案,就是“賣方”階段。
進一步,再來一個1000元的會員方案,除了會員特權和代金券之外,給他10個399元的名額,假如全部激活,即可以獲得3990元收益。1個1000元的會員,裂變10個399元的會員,每個399的會員,又有10個裂變39元的,這就循環鏈接上了,1×10×10就是100倍的裂變規模。這個1000元的會員方案,就是“投資方”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