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水平,順應時代潮流增強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內部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便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實現路徑。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實施成本核算的意義,探索影響高職教育成本的因素,然后提出高職院校內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實現路徑主要在于建立健全教育成本會計體系、設立專門的教育成本核算部門、對成本核算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并加強人員成本控制、加強監管和控制固定資產、加強資源管理及內耗管理,以期可以為高職院校完善內部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 成本核算? 控制? 路徑
基金項目:黎明職業大學校級委托課題《績效視角下的高職院校辦學成本與效益分析——以黎明職業大學為例》(LXQ201906)。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大,高職院校呈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特別是公辦高職院校本身屬于非營利性的,所以這些高職院校普遍都沒有著眼于對教學成本與教學效益進行分析。在內部管理中,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及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都深受內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影響。所以,有的高職院校開始加強了對內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視。本文對高職院校成本核算的意義、影響成本的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對高職院校內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完善內部管理提供合理的借鑒。
二、高職院校實施成本核算的意義
(一)可以加強財務管理,提高教育水平
國家對于高職院校都實施了財政撥款政策,但是因為國家財政撥款有限,無法讓每一所高職院校獲得豐厚的財政收入,而在高職院校如火如荼的發展趨勢下,各高職院校保持著激烈的競爭狀態,所以學校要想保持領先地位,就需要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機制。首先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保持著教育經費的充足,如果無法對教育經費有所保證,那么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效率、公信力都會下降,所以時刻保障經費充足是重中之重。開源和節流便是兩個保持經費充足的有效方法。通過招生、校企合作、創設教學項目等方法想方設法地籌集教育資金便是開源的方式。最大化地節約教學成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便是節流的方式。通過適當的方法控制和減少教學成本是加強內部管理的最佳途徑。因此實施成本核算有助于加強財務管理,提高教育水平。
(二)政府明確撥款定額的需要
我們不禁思考政府是如何確定高職院校的撥款金額,地域、專業、層次、教學性質都是政府確定撥款定額的依據,而除了這些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依據,那便是教育成本。“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是當下高職院校的補助發放方式,但若想要合理地確定撥款定額,教育成本便是一個良好的依據。而政府部門了解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的方式便是通過院校的內部核算。所以成本核算有利于政府對高職院校的評估以及撥款定額的明確。
(三)核定高職院校收費標準的需要
新時期下,學生的教育支出已經占據著家庭支出很大的比例,并且成為很多家庭的負擔,新聞上頻頻出現的高校收費問題便能客觀地反映這一問題,這一問題深受無數人的關注。高職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個人為了受益原則應當分擔對應的教育成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高職院校的收費成本需與辦學成本相匹配,所以建立健全成本補償機制以及開展內部成本核算工作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也是社會以及家長知情權的保障。
(四)有助于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
我國經濟呈現著強烈的發展態勢,經濟結構及經濟管理模式也隨之發生著改變,如何提升發展效率已經成了燃眉之急,各行各業都在尋求著突破發展之道。經濟的高速發展與財政制度的建立聯系密切,只有建立健全完善、合理、有約束力的預算機制才能保障資金的平穩運行,控制成本的同時加強管理水平。解決投入與產出效益平衡問題的最佳途徑便是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讓資金可以切實有效的用在有用之處,解決成本問題的同時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影響高職教育成本的因素分析
(一)學校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辦學性質
一方面高職院校發展階段影響著教育成本,例如新建學校往往需要大量的成本運作,而成熟學校則可能已經達到了收支平衡,資金使用效率也高于新建學校。另一方面不論是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院校,是省屬高校還是地方高校,都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成本運營方式、政府部門的撥款方式等等。例如民辦院校的學費便高于公辦院校。
(二)學校辦學規模和教職工數量
這里所說的學校辦學規模并不是籠統指學校的面積,而是指學生數量的規模。學生的學費便是高職院校除了財政撥款外的最大一筆資金來源。對高職院校來說,只有合適的規模才能帶來更好的效益。成本效益越高則說明教職工所占比例越少。生師比和生員比便是衡量的標準。這兩個比值達到合適的狀態,學校的效益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學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方式
教育成本及教學經費投入的越多則教育質量也會越高,所以二者成正比關系。學校如果能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對于資金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學校的整體水平。
四、高職院校內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實現路徑
(一)建立健全教育成本會計體系
高職院校除了在管控資金的過程中,要遵循原則條例,更要保障完善的核算制度,這便需要各高職院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成本會計體系,保證日常的收入及支出,以及成本用途、資金流向都有著明確的核算機制。
(二)設立專門的教育成本核算部門
首先應設置一個成本核算部門,掛靠在學校財務處,主要職責便是依照高職院校的機構設置及管理要求進行經費核算、成本管控的工作,并且建立考核機制,定期對各部門進行考核。然后將教育支出細分開來,對每一筆支出費用都有著清晰明確的記錄。
(三)對成本核算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并加強人員成本控制
“雙軌制”和“單軌制”是我國會計核算的兩大基本方式。高職院校相關部門應按照本校實際財務管理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核算方式。人員費用占據著高職院校支出成本的大半比例。對于人員成本的控制,如果過猶不及,可能會造成人才的流失或斷層,所以從數量上加強人員成本控制并不合理,而是應該從質量上進行人員成本控制,使人員成分得到進一步優化。
(四)加強監管和控制固定資產
高職院校的教育成本基礎及教育保障便是固定資產,所以學校要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保護,建立相關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專門的監管,并且扭轉教育成本過高的現象,有意識的對固定資產進行控制。
(五)加強資源管理及內耗管理
高職院校若想讓資源達到合理使用,減少浪費,降低成本的效果就必須開展成本效益工作,建立健全成本共享機制,對一些學校設施的成本進行分攤。高職院校可以將后勤部門作為這一策略的試點部門,如果取得了優異的效果,則可以進一步可以向全校各部門展開。例如可以將水、電、煤氣等都承包給后期集團,實施計量收費的制度,這樣便可以充分發揮節約資源的作用,在校園資源管理中做到最優。
除了資源管理之外,內耗管理同樣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內耗管理可以使用以下兩個方式:第一,保證資源供應,建立考核機制。不管是教室、會議室,還是宿舍、辦公室都要結合實際需要實施保障措施。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資源進行計量考核。第二,實施超量計費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資源浪費現象。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加強內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工作并非一件易事,這需要高職院校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尋找適合學校本身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打鐵還需自身硬,高職院校也要從內部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對財務方面嚴加管控,讓教育成本物盡其用,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志杰.關于高職院校內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思考[J].經濟師,2019(03):210-211.
[2]王蘇敏,張林國.關于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J].當代經濟,2011(08):103-105.
[3]鮑志芳,馬嘉悅.基于單軌制、單套制、雙軌制和雙套制概念辨析之文件管理模式探討[J].檔案學通訊,2018(04):30-34.
[4]秦曉紅.淺析高職院校教學成本的核算與評價[J].中國總會計師,2016(04):76-77.
作者簡介:陳釗炳(1980-),男,福建省泉州人,黎明職業大學財務處綜合科科長,碩士,主要從事高校財務核算與管理的研究。